道德性意蕴,即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某种道德倾向、道德理想、道德观念。 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从社会角度说,它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靠它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个体角度看,它是个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立身行事的内在准则,是内心无形的“上帝”。文学艺术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和表现对象,目光始终对准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动机,人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无不与道德紧密相关,所以文学写人,必然涉及人的道德,自觉不自觉地对笔下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从中透露出作者的道德倾向,道德观念。而这,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即作品的道德意蕴。
作品的道德意蕴往往以人物性格为载体,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如刘备的忠厚,曹操的奸诈,关羽的义气,杨家将和岳飞的忠君爱国,包公的清正廉明,陈世美的忘恩负义,赵氏孤儿的报仇雪恨,白娘子的忠贞痴情,刘慧芳的善良贤惠,聂赫留朵夫的忏悔意识,冉阿让的仁慈博爱等等,都比较明显地体现着作者的道德评价,宣示着作品的道德意蕴。
由于道德在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及人的心理结构中的地位,所以道德性内容历来为广大艺术家所关注,历来为广大欣赏者所欢迎。从文艺史看,凡是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某一时代某一社会健康而美好的道德观念的作品,都能拨动广大欣赏者的心弦,有的甚至流传千古,与人们进行着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净化和提高着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道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