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极重要的范畴。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情感尤其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既是创作的材料(表现对象)又是创作的动力(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大都是情感特别丰富特别细腻特别敏感的人,同时又是具有艺术表现能力的人,于是,情感体验遂成为作家艺术家最为热衷于表现的内容。古往今来,文艺作品中留下了多么丰富的人类情感体验的信息啊!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也就是作品的意蕴。
如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的意蕴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感体验:“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这是一种空虚、落寞、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态。这种心态十分具体也十分“抽象”,没有具体原因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也是写心境的名篇。作者以高超的语言技巧,通过种种意象,既融情入景又直抒胸臆,创造出一个绝美的“意境”。读者从中读出了孤寂冷清、悲哀疲惫、伤感烦闷、无情无绪、无着无落、无抓无挠、若有所失、空空荡荡等情感体验。而这就是这首词的意蕴。这是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情绪状态,李清照敏感地捕捉到了,将其形象化、形式化、符号化了,因之,一种典型的情感体验成为可以“把握”的了。
在叙事性作品中,作家艺术家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是作品全部意蕴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比较隐蔽,但如果对作品进行整体观照,还是可以体会出来的。如鲁迅对孔乙己是既有同情又有嘲讽,对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曹雪芹对大观园中那群不幸的女孩子是无限同情无限惋惜,认为她们“原应叹息”(“元迎探惜”);对封建大家庭日渐没落,他感到无限伤感。如此等等。
艺术作品映照出来的精神天地原本是无限丰富,无比广阔的,原本不必一定是某种“思想”。有时候它可能只是一种一闪即逝的感受,一种缥缈轻灵的体验,一种妙不可言的情趣。而这些都属于情感的范畴。如齐白石的绘画,取材十分广阔,而最多的是日常生活:“在书桌上入睡了的孩子,两个小鸡同时咬着一条蚯蚓,黄色的葫芦上有一个小瓢虫,枯了的莲蓬上立着一只小蜻蜓,蜘蛛网上有一片落叶,水面上有几朵落花,树干上有一个蝉的空壳,老母鸡的背上站着一个小鸡,一只蜻蜓在追逐水上的花瓣,三个精神饱满的小青蛙好像在嬉戏,几只不知利害的小鱼围着钓钩,不安分的小耗子还在仰头瞅着油灯,甚至,行动不灵的偷油婆在打咸鸭蛋的主意,这些平凡的现象,没有脱离画家的注意,而且一经描写,就渗透了画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