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十世纪是为数不多的世界电影大国之一。它的故事片的年产量曾超过在世界影坛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国好莱坞,创下世界最高纪录;它的影片质量也曾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因此,无论就其杰出的电影大师还是经典作品在世界影坛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96年,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传入日本,第二年日本又引进了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和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很快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1899年,戏剧演员井上和摄影师柴田常吉开始拍摄一种叫做“歌舞伎”的日本古典戏剧片断的娱乐片。从1903年起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出现了最早固定的电影院,从1908年起由吉泽和“日本影片公司”先后在东京和京都创建了最早的制片厂和洗印厂。1918年,归山教正组织成立了电影艺术联合会,导演田中荣三相继拍摄了《活尸》(1918)、《京屋衣领店》(1922)和《骷髅之舞》(1923)等最早反映日本人真实生活的影片,并首次启用女演员。随着在东京成立的以拍摄“现代剧”(现代题材)为主的“日活公司”和在京都成立的以拍摄“时代剧”(古代题材)为主的“松竹公司”的相继诞生,从而形成了东京和京都两大电影中心的竞争态势,大大推动了日本电影的发展。1923年9月1日的东京大地震,虽然对东京的电影业遭到毁灭性的重创,但在京都1924年就生产了八百七十五部影片,地震灾害反而刺激了日本电影的生产。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导演,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衣竺贞之助、沟口健二、村田实等。衣竺贞之助拍摄的《疯狂的一页》(1926)和《十字路》运用复杂的联想蒙太奇在反映主人公潜意识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而受到西方影人的好评。沟口健二从1926年起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极富浪漫的情调拍摄了《纸人伤春》和《欲火中烧的女教师》等影片。不过,他在1929年执导的《不给钱不打仗》一片中则明显地转向了社会批判。村田实导演的影片主要有《清作之妻》、《街头魔术师》和《灰烬》等。
1929年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的成立,随之出现了“倾向电影”(也称“思想片”)。这类影片以批判国家社会制度、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和黑暗为其宗旨。其代表作有《什人》(1927)、《活的玩偶》(1929)、《东京进行曲》(1929)和《黎明之前》(1931)等。1925年在国家法西斯的镇压下结束了“倾向电影”的生产。
1930年沟口健二导演的《故乡》和五所平之助导演的《太太与妻子》(1931)标志着日本有声电影的诞生。声音的出现导致了日本电影业的变革,小公司倒闭、合并。1937年东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35年大日本电影协会成立,加剧了日本电影的法西斯化。
二战期间,东宝公司与日活公司中一部分没有名气、毫无个人风格的导演都被逼迫去拍摄所谓“刀剑片”,大肆吹嘘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战绩”(如熊欲虎的《上海陆战队》、山本嘉次郎的《夏威夷与马来的近海之战》、吉村公三郎的《西住坦克队长》等。但是象沟口健二、衣竺贞之助、内田吐梦、五所平之助、伊藤大辅这些优秀的知名导演则自动放弃了拍片工作;还有部分进步电影艺术家则从现实题材转到拍摄历史题材和歌舞伎表演的戏剧片方面来,回避和远离战争题材。
战后,日本电影事务划归国内情报和教育管理局负责。由于战争的摧毁,急剧衰退的电影业从1946年起开始复兴。这时,一批老艺术家如衣竺贞之助、沟口健二、五所平之助和 一批新人如黑泽明、今井正、山本萨夫、木下惠介等,积极投入到反战题材和提倡新的民主精神影片制作中来。如今井正的《民主之敌》(1946)、山本萨夫和龟井文夫的《战争与和平》(1947)、龟井文夫的《日本的悲剧》(1946 纪录片)、木下惠介的《大曾家的早晨》(1946)、黑泽明的《无愧于我的青春》(1946)等。衣竺贞之助和沟口健二等一批老艺术家虽然没直接拍摄关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在他们拍摄的《一个武士的经历》和《妇女的胜利》等影片中,更加强化了对社会的批判意识。
1948年发生了持续六个多月之久的东室公司的罢工运动。被开除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脱离大公司的控制,而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开始生产影片。从1950-1955年,在独立制片人中,以今井正、山本萨夫、新藤兼人、龟井文夫等人的作品最引人注目。他们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下,深入研究当代社会,追求普通人生活的真实,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提倡纪实风格,创作出了一批被称作“日本的新现实主义”的优秀影片。如今井正的《百合之塔》和《暗无天日》(1954)、山本萨夫的《真空地带》(1952)、《箱根风云录》和《没有太阳的街》(1954)、新藤兼人的《原子弹下的孤儿》(1952)、龟井文夫的《一个女矿工》(1954)等。#p#分页标题#e#
在50年代,还有小津安二以现实主义手法拍摄的反映父子关系的《晚春》(1949)和《东京物语》(1953)、五所平之助拍摄的充满对小人物同情的《烟囱耸立的地方》(1953)、木下惠介的抒情喜剧《卡门归故乡》(1951 该片系日本第一部彩色片)、沟口健二的反映妇女命运主题的《春子的一生》(1952)和《雾中月》(1953)、黑泽明的《罗生门》(1950)、《活着》(1952)和《七武士》(1954)等一系列优秀影片。特别是黑泽明的《罗生门》一片的巨大成功,不仅为他自己也为日本电影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1958年,日本生产了504部故事片,居世界首位;影院数达到7400多家;观众人次高达十亿(人均每年购票12张)。所以,日本电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数量之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是日本电影史上的鼎盛时期。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异军突起的电视业的强力冲击下,日本电影业危机四伏,影片数量大幅下降,很多电影院关闭停业,观众人数也急剧下降。美国进口片占百分之六十,抢占了有限的市场。日本影片的艺术水准也大不如前,而且转向以犯罪和色情为主。
在其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电影再也没有出现象50年代那样的黄金时代了。虽然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出现过一度复苏现象,但好景不长,80年代后期,日本电影再一次跌入深深的低谷。不过这期间还出现了部分导演的部分优秀作品是值得一提的。如小林正树的《切腹》(1962)和《叛逆》(1967)无情地批判了武士道精神;他的影片《做人的条件》(6集 1959-1961)、《日本青年》(1968)等又丰富了反战的主题。有“日本新浪潮”旗手之称的大岛渚在脱离松竹公司后,拍摄了一些政论片,以其形式的复杂性见长。其代表作品有《小男孩》(1969)、《仪式》(1971)等。另外,他还拍摄了一批以性和暴力为主题的新片。如《爱和希望之街》、《青春残酷物语》、《太阳的坟地》等,他在1976年同法国合拍的《感观世界》是根据1936年发生的一起真实情杀案编写的,该片在197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受到好评:认为是第一流导演执导的世界上第一部赤裸裸的色情杰作。还有山田洋次的作品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如影片《男人辛苦:寅次郎的故事》(29集 1969-1982)表现了城市生活的气氛与幽默,及对善良人生的揭示。他的影片《家族》(1970)、《故乡》(1972)、《幸福的黄手帕》(1980)和《远山的呼唤》等。则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纯真感情,不但有较 高的艺术水准,而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另外,还有黑泽明的《影子武士》(1980);山本萨夫的《战争和人》(6集 1970-1973)、批判国家财政首脑的《华丽家族》(1974)、《金环蚀》(1975)等;左藤纯弥的侦探恐怖片《人证》(1978)创造了日本电影的最高发行纪录;熊井启的《忍川》(1972)和《望乡》(1974)两片分别获得当年度日本电影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名;今村昌平重拍的《樽山节考》(1983)与木下惠介早年拍的同名影片大相径庭,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感而又富有哲理意义的影片,曾获198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
进入90年代后的日本电影业虽然仍处于较为萧条的状态,但随着电影制作的多样化,独立制片的兴盛、发行制度的改革等刺激着电影的再生产和良性循环;加上高等教育重视对新生电影人材的培养和当代电影人的意识革命,到90年后半期日本电影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