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 多部诗集,30种以上散文著作,12部长、中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和30多个剧本,两千多首歌曲和两千多幅美术作品。出版的论著涉及各个方面,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历史、宗教,甚至还有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泰戈尔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领袖,哥哥姐姐们也都是社会名流。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泰戈尔于1886年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发表为人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泰戈尔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他曾经到中国教学。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为深刻。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和作曲家。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