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结构上看,《肖申克的救赎》遵循了传统情节剧中善恶报应的模式。在这部影片中对善恶的褒贬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正派和反派形成了强烈对比,并且故事一直是以正反两派的较量为核心讲述的。
片中典狱长这个形象只是体制化的一个化身,他只是“体制化”这个抽象名词具体化的产物。所谓正反两派的较量,实际上就是以安迪为代表的对体制的反抗者,即所谓的正派,与典狱长为代表的体制的操控群体,即所谓的反派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其实就是反控制与控制之间的抗衡。
种种迹象表明,这两派的力量对比相当悬殊。一方面是反抗者,另一方面是操控群体,也就是说这是个人与整个群体的抗争。凭个人的力量跟体制抗衡,其结果多半只有一个:以失败告终。
典狱长在这一点上深信不疑。他认为自己在这个体制中就是上帝,而面对众多的囚徒他会冷冰冰地说:“把你们的思想交给上帝,把你们的身体交给我。”从字面上理解,他要跟上帝平分他的囚徒,对他们的人身进行绝对的控制。但实际上,典狱长要囚犯们把身心全部交付给他,在这种严格的监控下,每个囚犯都在既定的轨道上面周而复始,这就是典狱长想要的,控制并利用他们,从中渔利。直到安迪出现,典狱长仍然把他当作自己获利的工具,安迪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他洗钱做假帐,同时他也会给安迪一些小小的好处,让安迪到比较清闲的图书馆工作。典狱长与安迪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相互利用的关系。两个人都非常清楚体制的漏洞,并钻了这个空子,为两人谋到了好处。然而,不同的是,典狱长自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自以为他所掌管的这个体制无比强大,因而忽视安迪的力量。因此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个人的胜利。
典狱长了解安迪在囚犯的群体中是非常特殊的,不仅由于安迪的才能,还由于他总是不被驯服,随时做着反抗的准备。安迪私自放“费加罗的婚礼”;得知杀害其妻子的真凶后希望上诉,遭拒绝后要求退出。这种种行为都被典狱长视为大逆不道,他不允许安迪反抗他,因为他明白,安迪行为上的反抗意味着思想上的反抗与不安分,他要安迪无论思想还是身体完全受他控制和支配。典狱长对安迪的这种人身控制是集权式的控制。他要求安迪绝对的服从,稍有反抗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集权式的控制对安迪来说只是些皮肉之苦,它始终不能控制安迪向往自由的心。
片中对于典狱长的描述极具讽刺意味。他总是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自居。在查房时,他把《圣经》还给安迪:“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而安迪逃脱时又把这句话送给了他。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主的审判就要降临”,然而这幅字却是用来掩盖嵌在墙里的小金库。这些都说明了典狱长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借基督的名义来遮盖自己的罪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主的审判最终降临到了这个伪基督徒的身上。影片的结尾大快人心,典狱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机关算尽,却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败给安迪的。
这个结尾有一些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的意味,是众望所归,但过于理想化。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部片“无冕之王”的称号,这部在199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囊括七项提名,最终却没有获奖的影片,时隔十年仍然被影迷们津津乐道,并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自有它的道理。不论何时,安迪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由锲而不舍的追求,都会引发人们的思考,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