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黎明静悄悄》以它独特的叙事结构、强烈的色彩对比、人物的群雕造型、诗意的抒情和悲剧的崇高与壮美,使它在苏联战争类影片中独树一帜,享誉全球。
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采用了编导的客观展现、人物的主观回忆、旁观者的讲述等多视角的叙事方法及和平与战时的时空交错,以及倒叙式的首尾呼应等多种结构方式巧妙地结合运用,成为该片一个显著特征。充分显示了编导高超的叙事技巧。
在影片的上集中,编导运用色彩柔和的情调与俄罗斯童话式构图来分别表现五位女战士对战前美好爱情生活的回忆与憧憬;同时又运用冷静严酷的黑白色调画面来表现现实的战斗生活。正是这两组不同时空、不同色调画面的交织组接,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了女兵们虽然短暂但多姿多彩的人生,真实生动地塑造了五位女战士的英雄群像。影片中,编导除了运用大量篇幅来表现五位战士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爱情的渴望、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战争的怨恨、对保卫祖国事业的勇敢与忠诚,及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这些共同的优秀品格外,还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甚至包括各自的弱点:如丽达的成熟稳重,关心战友,善解人意,但又不顾“条令”的约束每晚偷跑回家看儿子;冉妮娅的漂亮高傲、活泼大方、勇敢坚强,但又拼命追求有妇之夫的团长;莉莎的纯洁善良、朴实无华,但又耐不住青春的“寂寞”,遭遇拒绝的尴尬;索妮娅的文静内向、钟爱诗歌,但情感脆弱,为了一个烟袋牺牲了生命;迦尔卡的敦厚朴实,但胆小怕事,结果无谓牺牲。
总之,编导正是通过一切电影手段,对正值青春妙龄的五位女战士英雄群像真实生动而又细腻的展现,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年轻生命和美好爱情的摧残与毁灭;同时也讴歌了女战士们对幸福爱情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及在战斗中不怕牺牲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准尉瓦斯科夫虽不是导演要重点刻画的人物,但他却是贯穿全剧并且是这场战斗中唯一活下来的人物。他是个只念过四年级,又是农村出身的老兵,要同念过十年级,大部分出身在城市,从未打过仗,天真无邪的一群年轻女孩子打交道的确是有点为难他了。所以战斗打响之前,他和女兵之间差距那么大,那么地格格不入。在女兵中,除了丽达和莉莎之外,其他女战士们不仅看不起他,还常常拿他取笑,讥讽他,甚至怀疑他与女房东玛丽娜关系暧昧。尽管如此,憨厚正直的他不仅宽容那些女兵,还亲自为她们搭建厕所,烧水她们洗澡等。战斗打响后,他和女兵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逆转:过去女孩子们唱歌、跳舞、朗诵诗歌等他不会,现在打起仗来,女战士们不会而他却经验丰富。因此,他像一位长者一样处处关心体贴她们,传授给她们在战争中应注意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女战士们从他那里感受到一种关爱和鼓励,一种精神力量。而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老兵(准尉),除了感受到女战士们的青春活力和献身精神以外,他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荷日益加重:因为由原来认为只有两个敌人现在变成16个,援兵未到,寡不敌众,眼看女战士们一个个牺牲,他却无能为力。所以最后他带着一枚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怀着满腔的复仇怒火,俘虏了剩下的四个敌人,而自己也昏倒在地――这正是他对战友的悲悯和对敌人仇恨的情感积累的结果。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共和国一个忠诚卫士的灵魂。
该片在艺术特色上,除了彩色与黑白、过去和现在、和平与战争、爱情、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诗意美。首先是诗意的抒情美。在影片的上集中,导演运用童话般的彩色画面表现女战士在战前的美好爱情的场景:如丽达和情人在雪地里的慢镜头奔跑,最后互相拥抱的镜头;迦尔卡在飞旋的舞步中,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公主,裙袂飘飘地坐在一座高塔上,一位英俊的王子正在向她凝望。这些镜头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原来爱情是那么地富有诗意,那么地浪漫!即使在现实的黑白场景中,如女战士洗澡的那场戏,姑娘裸露着白皙的胴体在热腾腾的雾气中互相搓洗着、戏闹着,犹如一幅少女沐浴的油画,也更象一首青春的赞美诗!此外,还有那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索妮娅催人泪下的诗朗诵,冉妮娅弹起六弦琴的歌唱等,无一不弥漫着浓浓的诗意抒情――简直让人忘却这是在战争环境中――对,是战争环境中洋溢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的诗情!#p#分页标题#e#
其次,是诗意的崇高与悲壮美。在影片的下集中,丽达、冉妮娅、莉莎三人牺牲的场景,充满着诗意的崇高与悲壮美。当丽达受伤后,肠子都流出来了,准尉痛心地连忙将她的肠子塞进去,并撕碎自己的衬衣帮她包扎伤口时,为了掩护战友,冉妮娅端起一挺机枪冲出去,愤怒地大喊一声“来吧!混蛋!”她一边高唱着歌曲,一边向敌人猛烈扫射,然后边打边退,把敌人引向远方,她终因寡不敌众倒在血泊中,当几个鬼子发现她是一个女兵时,吓得瞪着惊恐的眼睛――她让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一首关于崇高青春的抒情诗!就是一首对英雄灵魂悲壮的赞歌!后来丽达为了不拖累战友,不当俘虏,自杀身死;莉莎在完成救援任务后的归途中,由于心急和紧张深陷泥潭,在荒无人烟的沼泽中,呼救和挣扎都无济于事,观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慢慢地死去。丽达和莉莎的牺牲虽不是死在敌人的枪弹之下,但她们崇高的使命已经完成,英雄行为已经构成,她们在孤独无援中死去,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残忍,对她们自己来说仍然是一种悲壮,在观众心灵中引发的强烈震撼并不亚于死在敌人枪口下的英雄。
另外,影片节奏的变幻也完全符合诗意的表达。上集中,节奏缓慢(特别是那些回忆镜头),像涓涓细流利于诗意抒情的表达;下集中,节奏加快,契合了炮火硝烟的战斗,适宜于崇高与悲壮美的表达。总之,该片就是一首诗。它有抒情诗的优美与情愫;它还有悲剧般诗意的崇高与悲壮;它更有史诗般的凝重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