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有爱,酒徒无忧,二者不可偏废也。
昔日,我乃杜康门前菜园子里一只葫芦,植于五粮之中,灌以茅台之泉。杜康又命青红小童二人,昼夜不息诵《酒经》。其经文甚短,仅二十字,不妨全录,其辞曰:“酱香型清香型芝麻香型,醇香型果香型混合香型”,诵经九九八十一日,实熟蒂落。又以啤酒花拭葫芦外壳三十六日,再密封贮于米酒大瓮四十九日,终则浮于黄酒大池六十四日,始可贮酒。千年以来,曾置刘伶之席,悬陶潜之屋,入太白之怀,藏东坡之袖,于今悠悠矣。然而转世之后,极少饮酒,何故?前世贮酒太多,淘虚了此生皮囊。
饮酒这回事,四人以上即为应酬。四人饮酒,可论朋友;三人饮酒,可论兄弟;二人饮酒,可论知己。然最难者惟自斟独饮,不仅难于解忧,反易添几多哀愁。
古人好读书下酒,苏子美读汉书,顾炎武读离骚,皆为御敌良策。今日则另有别法,或听戏下酒,上海菅原舜水君即此中达人,最喜且饮且唱,调走空城(之计),酒洒前胸(之毛),戏毕酒尽,则怀有抱枕,人倚阑干;或听评书下酒,传闻湖州竹嘉氏,听单田芳《说唐》而饮女儿红,对桌置一变形金刚,每闻“且听下回分解”,辄对此变形金刚言“咄!干了!”遂一饮而尽。
我法又有不同,独喜看片自饮。饮啤酒只可看好莱坞爆米花大片,无甚滋味;饮红酒最忌看欧洲文艺片,害人害己,饮红酒只合看大侦探波洛、马普尔小姐探案或jeremy brett版福尔摩斯;饮清酒自当看东瀛古装片,尤以忠臣藏之类题材为佳,然需量大慢饮,方能尽兴。而白酒最难寻觅下酒之片,无他,白酒必佐以忠臣孝子、兄爱弟悌、君臣知遇、朋友情义、生离死别、快意恩仇之古意,此意气非国产片不可觅。众所周知,国产片精品凤毛麟角,若择片不善,不仅下酒不成,反暴殄天物。又酒力往往快于情节,故连续剧不如电影、系列剧、纪录片紧凑。吾以此法下酒有日,故戏成此文,以推荐若干下酒之片:
《唐之韵》:此纪录片为下酒佳品。此片乃一唐诗简史,平心而论,此片文案平庸,不过是文学史教材之水准而已。但片中朗诵诗词甚多,且多为普通人耳熟能详之名篇,人人可诵,兼以音画优美,若饮酒数杯,兴致召之即来,与片中人一同慷慨陈诵,怀想古人,频频举杯,感慨平生,浮一大白,痛快痛快!
山东版《水浒》:80年代,山东台以人物为中心拍过一个《水浒》系列剧,如《武松》《鲁智深》《宋江》等。片子很朴实,衣服很朴素,不像现在的古装片衣服都是花花绿绿崭新崭新的。其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宋江题反诗几个桥段特别适合下酒。央视老版《水浒传》也有林冲风雪山神庙等几集适合下酒。试看片中豪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你亦仿佛身临其座,举杯邀盏,快活一时,快哉快哉!
央视版《三国演义》:可挑出几集下酒,如三顾茅庐,以酒证青年诸葛亮之风流;如蒋干盗书里周瑜的剑舞,他是“凤兮凤兮”,你自当“慰平生”也;当然还要有鲍国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那一段,每次与他对饮,辄有追随以澄清天下之志,此真酒力乎?
谢晋《三言两拍》:这也是8、90年代央视拍的一个系列剧,每个故事一集或两集就讲完了,可不像现在的古装片拖死你。这片子皆为有情有义之事:家国天下之志士、痴情不改之男女、生离死别之义气。人物形象也朴素风流,无论大家闺秀,簪缨士族,山林野士,青衿书生,乃至贩夫走卒,烟花女子,其一举一动,俱值得下酒,所谓江湖只在市井,凡人即是英雄也。
86版《聊斋》:没错,就是有80后小朋友们印象深刻的打灯笼的片头那部。和《三言两拍》的时间、风格近似,不同之处在于,花妖狐媚,孤魂野鬼,恰需白酒压惊。
邵氏武侠老片:6、7、80年代的邵氏武侠老片,颇多下酒佳作。又以讲述兄弟情的几部为上。如狄龙、姜大卫《刺马》和《新独臂刀》前者是兄弟反目,后者是兄弟情义;前者有一句“有这样的志气才有这样的将来”,后者有一句“不,我们是兄弟”,这两句都值得尽了杯中酒。当然,胡金铨的几部电影反而适合饮清酒,如《山中传奇》《侠女》《空山灵雨》等,纯粹个人喜好了。
#p#分页标题#e#《蛊惑仔》系列:算是唯一可下白酒的现代故事,不赘述。
太原台《狄仁杰断案传奇》:这也是8、90年代地方台拍得一部系列剧,情节紧凑不荒诞,很忠于高罗佩原着,可不是梁冠华那个荒诞剧可比。以此片下酒,每一个案子的前半部要慢饮,以免漏过破案线索;中间需快饮,以免错过最后的破案;待结尾真相大白时则必为狄公浮一大白。
其实,西片也有能下白酒的,对我来说,即是阿莫多瓦的全部电影。下酒片固不可平淡,亦不可一直打鸡血,需张弛有度,才能在情节酝酿时小酌,高潮时浮一大白。武侠连续剧不宜下酒,因打斗场面冗长;港台言情片、后宫戏尤其不宜下酒,因儿女情长太多。另,《舌尖上的中国》一类反不宜下酒,盖吃货之志太盛,酒徒不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