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拍摄,它用平民视点观察和拍摄平民生活。笔者认为,与其说DV的这种个性化拍摄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采集方式,倒不如说它选择的是一种立足民间、平视客观的拍摄态度。这种态度的特点就是把DV对准民间,以平等的眼光、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意识、平实地拍摄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独立思考”的个性选材方式,打破了过去一些电视媒体把国家大事、英模人物、好人好事作为新闻选材的准则,更多地溶入了“民间生活状况”的新闻采集。所以要求这些DV节目都向主流媒体拍的新闻那样具有强烈的“喉舌功能”是不可能的。这里就有一个怎么看DV民生新闻的问题。我认为,民生新闻应该(在政治合格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多给一些百姓生活故事的空间;多给一些“社会趣事、生活投诉、家长里短”上镜的机会;多给一些DV人发挥的空间。
强调主流媒体给DV新闻发展的空间,并不是要我们去改造DV新闻的选材方式和拍摄方式,从而使DV主流化、“喉舌化”、正规化。实际上DV就是DV,它既然是个民间采集,就是要给它创造生长环境。所以我们在收取和播出DV民间新闻的时候,就要在政治和技术要求的一定范围内,要给DV新闻一些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不能要求DV这个“家”里摆放的物品,都是亮色的,规范的,统一的,现代化的。它们中间可以有些“小气”的,个别的,不大规范的,或者是仅仅好看的作品。笔者认为,只要这些新闻节目和故事无碍大局、无伤大雅,就应该适当的扶持,否则DV也就不成其为民生新闻了。
当然,我们在给DV新闻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要以为DV就是“收视率”,DV就是“大众化受众”。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哪一种视点,那一种拍摄方法,或哪一款机型能够绝对地左右“收视率”,也不见得所有的DV新闻都“好看”,都“受众”。所以,当我们的主流媒体开始重视DV影像的时候,作为DV拍摄者千万不要把DV“时尚化”,也不要认为使用DV就可以不练基本功了。如果你要想成为民生新闻的长期提供者,DV人就要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新闻理论和摄影知识,在新闻的选材、拍摄、取景和提炼主题上下功夫,使更多的平民视点的DV新闻走进TV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