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无心插柳柳成荫
徐静蕾的人生总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小时不喜欢写字,却被父亲“逼着”在市少年宫书法班学习,而现在写得一手好字。她喜欢画画,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名落孙山,却意外地在中戏门口遇到了一位(据说是来自香港的)导演,冲着那股不施粉黛的清纯劲儿,人家愣是把她当成了表演系的学生,叫她去拍戏,这使她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那一年,她18岁。
其实现在的徐静蕾都搞不清楚自己当时哪里来的如此大的勇气。她小时候很矮,高二才蹿上个来,还没怎么意识到自己“漂亮”这回事;自卑,甚至还有点自闭,上中学时连读课文都会紧张得心在嗓子眼里跳。也许是父亲教过她的拿破仑的那句格言鼓励了她--“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但爸爸从小不让她沾文艺的边儿,认为唱歌跳舞会让人浮躁,反而让她背唐诗、学书法,希望她像男孩儿那样大气、坚强。所以考北京电影学院这事,她一直瞒到过了一试才说。
对于考试过程,徐静蕾本人也记不得那么清楚了,只记得朗诵了一段从《读者文摘》上选的歌颂父亲的很短的散文,唱了一首儿歌,跳了一段自编的惨不忍睹的慢舞,并在老师的要求下围着教室跑了一圈,演了一个命题为“一楼的男孩儿爱上了二楼的姑娘”和一个只许说“是你,是我”的小品。她回忆说: “前面这个是命题类的,我和同学设计的情景是我刚搬到二楼,突然楼下的男孩儿来敲门,他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让我告诉他。我当时有点儿烦他,也表现了出来。这个男孩儿有些生气,就走了。后来在我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一只老鼠,我大喊了一声后,男孩儿就来了,再后来的事就是像题目里说的那样了。后面这卜小品是语言类的,要求我在表演时用到‘是你,是我’,我当时就假装在街上走,走着走着就在一个有电视的橱窗前停下来看电视。旁边有一个人一直在挤来挤去的,我就瞪了对方一眼,谁知道对方就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人,然后我就说‘是你’,配戏的那个同学接着说了句‘是我’。”两次表演都被给了不错的分,在此之前,徐静蕾对于小品的理解仅限于春节联欢晚会。
第一次考试演出小品就能如此流畅,真是趣水平发挥。
更幸运的是,爸爸还帮她蒙对了一道题。在最终的面试之前,徐静蕾问:“爸,你说我复习点儿什么好呢?”爸爸从家里翻出一本书来,让她看一小段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解释。第二天果然就考了这道题!考官们还觉得奇怪,这中学刚毕业的小孩儿怎么对文艺理论这么熟悉?可是还有一道题是准备不了的--怎么看待当时社年,三个人下海经商的现象。这个问题也不难,爸爸就是商人,10分满分,最后徐静蕾拿了9分的高分。与其说是她的造化,不如说她本就与北京电影学院有缘。
其实在考试时,面对坐满了一教室的人,考号一个一个临近,徐静蕾满脑子想的都是一件事:跑,还是不跑。如果跑了,也许这辈子我们就永远不会认识她。但是她没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进了表演系,但这样也没有为她增加多少自信。大学4年,这个外号叫“黑瘦”的小女孩儿总是最边缘的那个,她不愿也不敢上台去表演,总是躲在后边能躲一节课算一节课,大三时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第一次正式拍戏的她居然在镜头前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但在接受了4年严格的表演教育,经历了生活的各种磨练后,她终于成了最闪烁的那颗明星。当你今天再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徐静蕾,为她的创作型女演员、导演和实业家头衔而感到惊叹时,就不得不相信命运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