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源音乐
并非出自影片画面内声源的音乐,也叫画外音乐。 来自作者对影片内容的感受、思考和想象。根据影片需要来设计音乐,如人物性格塑造、环境气氛渲染、情节故事推进等。 对影片内容、影片形象塑造具有表现作用、解释和评论作用以及充实、强化作用。
古典剪辑
强调戏剧性,情调情感不是简单的连续性。格里菲斯是古典剪辑的奠基人。他是第一个用特写情调心理效果的的人。古典剪辑的重点是为了强调喜剧点。比如有时为了凸显观众的参与度,还可以在里面插入一些配角的反映。
剪辑的节奏
剪辑的节奏是根据一个场景的内的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来安排的。节奏的把握根据内容的需要,比如我们要剪辑一段反映爱情的段落,我们首先要把男女之间相识相知的状态交待清楚,这个交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衔接。句子的长短自然就构成一定的节奏,好像我们读宋词一样,长短搭配,节奏分明。韵律一致。
细节作用
1、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贯穿全剧,起剧作作用 3、渲染情绪的细节,起叙事作用 4、传达哲学理念
马斯特镜头
是指一种从一个摄影方位连续拍下整场戏的镜头其中完整地展示全体演员的全部动作。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来代替或打乱逻辑的情节结构,是现代主义电影的另一种非情节化手段。
场记
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出画入画
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影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后期制作阶段
混录双片制作阶段和完成片制作阶段的总称。摄制组在完成对白双片,并经审查通过后,即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其中混录双片制作包括配录效果、音乐和混合录音;完成片制作阶段包括洗印部门底片剪接(通称“套底”)、配光和冲洗光学混合声底,以及印出原底校正拷贝和标准拷贝。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