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性觉醒的时代。《俺爹俺娘》凭借它的真实和亲近掀开了芸芸众生的心扉。让我们这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拼命行走追逐的人,突然间有点了想回头望一下的感觉。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潜藏着人类的共性的,亲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本性之一。别管世事如何变迁,人类的本性都不会太大的变化。一旦你用某种手段触摸到了人心深处那种最底层的东西,立刻就会产生巨大凡响。这样一个人类思想不断发生巨大变迁的社会,我们真的很需要像《俺爹俺娘》这样的艺术片段,这些片断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强大冲击力,能够直击我们的心底,真实的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埋藏许久的对于父母亲人的不舍与牵挂。
《俺爹俺娘》择的主题十分鲜明而又意蕴无穷。整部作品选择了老父老母日常生活的片段,以及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不平凡的感情。主题似乎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如果仔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片子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这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的描摹与对父母乡亲的感恩,而是蕴涵着一些关乎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主题。
在父母结婚纪念70周年的时候,孩子们为他们庆祝,老父亲风趣的说自己的妻子“又溜溜,又勾勾”,谁能说这不是最浪漫的爱情?况且娘比爹大了2岁多,在当时那个年代是多么难以被人接受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寻求与渴望的那种“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真爱?
片中反复提到父亲的“文化功底”——那4年私塾。父亲退学的不甘心,父亲对子辈的盼望,为了让焦波读书。57岁那年自己独自一人进城打工,吃饭又节省。用白馒头换别人的黑馒头。菜是水煮的白菜根。以及父亲直到80多仍琅琅背诵的唐诗:床前明月光……这就是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对知识潜意识里的崇拜,他们或许也不明白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是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不?但是,他们又是那么渴望家里会出一个“文化人”吃再多的苦都行……这难道不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吗?
当然,主题的深刻是记录片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正像焦波所说的,他是个害怕失去父母的人,为了留住父母,他选择了摄影与摄象“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才算有了真正的结婚照,我感到多么可惜,多么的难受。因此,“存在即震撼”,即便我们不从这些记录片特点的方方面面出发进行分析,只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孩童般纯净的心去看,去体会,也足以使我们受益匪浅了。焦波在最后的深情呼喊不得不令我们回味,心灵深受震撼,今非昔比。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响彻在山谷,却再也无法听到父母亲的回应。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他们老去,我们会否追悔自己的来途。如果他们不会老去,我们应该怎样回报这份幸福。如果在他们老去后时间可以重来,我们应该怎样审视自己的追逐或许我们真的应该仔细斟酌了。它里面充斥的都是平凡而简单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才使观众在自觉不自觉中产生了共鸣。它体现了导演精炼的艺术才华。现在有许多电影,其实导演和编剧也都很有是很有思想的,但是他们好象往往在刻意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思想。不能高超的用作品细节反映问题。好象总让画面和对白来迁就自己的意识。这就让观众感到不自然,给人一种故意做作的味道。真正伟大的艺术,往往就是让观众在欣赏那些平凡或琐碎简单的东西时,不知不觉的找到了共鸣,找到了自己浅薄的一面。 让观众静静的倾听可以让我们从纷乱的现象和人为的诱导中找到自己的路,让我们拨开刻意的粉饰,去发现质朴的原态生活——并深入心灵,他人的,自己的。
焦波是个摄影师。《俺爹俺娘》是通过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照片组成的。他真实有贴近生活。与焦波的倾诉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让观众有如时空倒流,又回到了当年的拍摄现象,拥有情景再现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