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影视评论分析
翻开所有的好汉榜,最要紧的大概就是个排名座次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偏偏有个英雄行二,而且以此为荣。那就是武二武松。
我不否认是先入为主的因素,在那么多武松里,我心目中的武松就是祝延平版本的,没有之一。我想起祝延平版的武松,最直接的还不是觉得他是个好汉,而是个光明磊落的好人。
电视剧并没有从柴进庄上说起,这里回避了武松一个最重要的缺陷:贪杯。事实上武松打虎,武松打蒋门神遇挫,武松身陷都监府,几乎都和他酒醉之后性情乖张有关系,所谓喝多少斤酒,就有多少斤的力气云云不过是醉汉的胡话,而祝延平版几乎在各种小地方都耐心地拔掉了他性格上的毛刺,现在看来也许有些迂腐,有些过于主旋律化,但是对当时的我而言,总觉得武松并不是借着酒劲胡来的汉子,那是李逵不是。
武松出世鼎鼎大名的就是景阳冈打虎,从柳敬亭到李翰祥,某不是在这个上面大作文章。徒手屠虎,在农耕时代简直就像一顿饭可以下去一百个白面馒头那样骇人听闻。
可是电视剧里也和其他版本那样老老实实承认当晚的武松实在是九死一生,而且算是赢得非常难看,像盖叫天那样作势而打除非虎形拿的包银一样多。
这里先回过去说三碗不过岗那顿牛肉,我觉得一镜到底他是真吃了那么多肉,羡慕。
话说武松大汗淋漓从老虎身上起来,衣衫不整,云鬓松乱,结果又看见两只老虎站起来了,大喊一声,哎呀到底,结果是两个猎户。
这里的插叙就比较周全。之后的很多版本,特别是曲艺(相声,小品)大部分都在这个猎户身上做文章,说是武松打虎,赏银不能独吞。但问题是这个版本武松主动就全让出去了,因为这个赏银主要用作了猎户们的抚恤金。我觉得那个官员也存在考验的心思,如果武松大包大揽直接揣兜里,也就失去做公务员这个机会了。
我这里想说的这个电视剧总体讲了个朴素的道理:好有好报。这并非是乡愿也不是宣传,而是做好人从长线看的确很合算。我们不讲什么大道理,与人为善自然越走越宽。
祝延平版的《武松》不是烈酒,但是一碗喝下去让人四肢百骸都很舒服的热汤。
打虎之后的武松可谓志得意满,应该说纵观武松一生,最风光的也就这段游街示众的日子了。然后高头大马之上,遇见了自己久违的兄长。
武大郎这个人物可谓集千古悲催于一身,但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就是不是靠他忍辱负重,就没有后来顶天立地的打虎英雄武松。这是独生子女也许很难理解的一种关系,一种血浓于水的甘心情愿。
《武松》题材的一个大关节终于来了,武松面对的第一个考验或者说唯一一个考验从来不是斑斓猛虎,而是比老虎更可怕的嫂嫂。
帮潘金莲翻案的一个焦点就是潘金莲爱上武松是理所当然的,李翰祥和金圣叹都说嫂嫂日思夜想的就是叔叔的刀插到自己的身体里。这里当年显然不可能像香港版那样浓油赤酱,但是扮演潘金莲的演员当年那句眉梢一挑:你若有心,便喝了我这杯残酒。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刷过牙齿吗。
我总觉得是她喝不下去了,那么换个酒杯帮你喝掉也无所谓。可是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喝掉就是有心了呢,该是有胃啊?
全片最为感人的就是武松去京城送礼(其实这不就是杨志的勾当吗?我不记得到底干什么了,还是送书信什么,我现在趋向西门庆给了银子,随便支开他),然后武大在风雪中看着弟弟的远去,从此天人两隔。我想武大真是命苦,终于有了靠山,靠山还走了。
武松赶回来当然就是大闹狮子楼了。
这里面电视剧就写了些伏笔。譬如徐少华扮演的浪荡子(不是提醒,我都没有想到这么早就见过御弟哥哥)和父亲的矛盾,我总觉得这里不仅仅是说武松找了一个忘年交这么简单。武松也缺乏一个温厚的长辈指点,这也是他之后踏上黑社会道理的根本原因不是。
武松和西门庆的打斗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评书(评弹)屡屡强调武松是打不过西门庆的,特别是西门庆一旦逃过那座桥武松一定是前功尽弃。老话是讲武大郎突然显形,西门庆给跪了。当然电视剧不能拍这种封建迷信的桥段,所以设计武松干脆利落的把西门庆给咔嚓了。#p#分页标题#e#
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咔嚓过于简单。不过当时就知道被酒色淘虚了身子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病,于是后来去医院好奇的看有没有一个专门的“酒色淘虚科”。
灵堂那幕自然不能和那个什么一刀戳到什么里面去比,也没有当胸一把扯开。我觉得街坊邻居是存着顺便看看潘金莲奶子的心,然后看刀怎么快进快出,那时候我只记得一个道理:街坊的作用也就是看着。
这里电视剧和所有版本的不同是没有“一进十字坡”,我觉得是当时编导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武松调戏孙二娘这个桥段。
事实上这是整部书武松唯一勃起的桥段,否则我除了看他骑过老虎,连张都监送的玉兰都是瞧都不瞧。可是如果当年拍祝延平调戏孙二娘,我觉得我会伤心的。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如果那样,武松除了和孙二娘结婚就没有第二条路走了,要知道我再怎么天真也知道孙二娘在已经结婚丈夫健在的情况下是不能和武松登记的。如果你说那孙二娘离婚好了?我们那时候觉得女人离婚就和因为卖淫被抓到监狱去没有什么区别。封建对吧?这就对了。
武松来得蒋门神管辖区发生了一个义士打抱不平事件,打来打去,义士被打死了。这里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武松并不是听信施恩一面之词就直接沦为打手的尴尬,其实说穿了武松不是那么好酒好肉地被伺候,哪里会去打抱不平。
我觉得这个始终是武松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小说,影视剧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电视剧硬掰了一个武松眼见为实的铺垫,其实也有些欲盖弥彰的问题。
接下来,啦啦啦,整个电视剧最精彩的醉打蒋门神出现了。
这部电视剧的武术指导是于承惠,也就是在里面扮演张团练的。然后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王仁则(《少林寺》),所以武戏部分之灿然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我是实在不懂怎么打,也只好说不言而喻。
武松打蒋门神也是打不过的。评弹直接讲因为蒋门神在睡午觉,裤子没有束好,无法发力。我觉得这个比较扯淡,开始或许有这个因素,打到鼻青脸肿,露屌都无所谓了,害怕在众人面前光屁股?总之这里面开始武松也给打得不轻,但是,武松是主角。主角永远是最强的,在我的人生里,无数观念被颠覆,还好这个始终不变。
变的是音乐。只听那旋律一变,武松带着脸上的抓痕(男人抓男人就是伪娘,哪怕是长得像猪一样的伪娘)醉拳上啊。我看的那个心旌摇荡啊,我看《少林寺》里的醉棍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反正武松把蒋门神打倒了:再让我看见,轻则打你个半死,重则,结果了你的狗命。
雅蠛蝶,帅爆了。之后无数次我都想把别人这么打翻在地,然后很拽地说出这番话,想想而已。
我始终觉得这是这部电视剧的高潮,后面的就有些松劲了,这个和播放时间也有关系。
我当年看的《武松》第一阶段就结束在这集,要过了一阵才有后面几集出来,所以观赏上始终有个隔断的遗憾。
张都监几集比较喜欢的是武松有了一个小徒弟,我觉得这是武松第三次的幸福时光,感觉加上施恩就有些天伦之乐的意思了,可惜快乐不知时日过,武松被陷害了。
武松偷东西这种陷害,直到很多年之后我看到《连城诀》的后记才知道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曾经不断地想如果那是石秀这件事情会如何了局,如果是李逵说不定就抄起板斧:直娘贼,东西就是老子拿的,只杀了你们凑局。
但是武松不会,武松这方面有些像林冲一样,似乎觉得只要伏法总有个回头的机会。
这里就是我觉得所有的文艺作品的一个警告:你先得伏法,不管你是否无辜。然后就是所有的文艺作品也不得不承认的:那样没用。
大闹飞云浦一段比较兔起鹘落,这时候的武松犹如草料场被火烧之后的林冲,真是豁出去了,他一口气冲回了鸳鸯楼,当年《血溅鸳鸯楼》这样的题目本身简直就像“五点全露”那样刺激诱人了。
这里我不想讨论杀人的过程,其实在书里面的武松真是一路往里杀过去,电视剧里就是玉兰嘤嘤嘤了一阵其实并无过于血腥的地方,我当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另一个地方出现了,武松在墙上写了血书;杀人者(打虎英雄)武松也。
有没有打虎英雄我不记得了,但是为什么要留名我一直比较费解,据说这是武松“好汉做事好汉当”不牵连别人的朴素想法,我当时反正很低落,我的字不好,我觉得哪怕一直杀到这一集,我字不好是当不了武松了。#p#分页标题#e#
然后就是二进十字坡来到蜈蚣岭,说实话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我有些不耐烦的,直到武松杀了那个头陀我也提不起精神,他有蒋门神能打吗,杀了也就杀了,结果出现了一个老道。
这个老道的兵器是袖子上两排金钱,手上还套着两个铁袖套。当时一直不知道怎么形容这身打扮,我现在知道了:真是太cult了。
武松大获全胜,但我始终感觉不到醉打蒋门神的快感。
据说有人说二龙山聚义有些像会师井冈山,我被这么一说完全扫了兴。
我不喜欢武松落草为寇,我只喜欢他在快活林教教小徒弟的时光,那时候的武松真是万人景仰,他也不用为了生计奔波。
天下英雄行大,只有我喜欢的那武二郎行二,一直一直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