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人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的心态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出现焦虑状态,此时考生应积极面对考试,认真有序地坚持复习,从容面对这一重要过程,同时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自己的阳光心态带动并影响孩子的心情,平和地面对高考。不要对孩子有超高的要求,控制好自已的情绪,为孩子备考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针对高考前、中、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有些考生拒绝参加考试,不想填志愿,不想去学校,躲在家里睡觉上网,这是逃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他们不敢也不愿正面迎接压力,就是怕被压力压垮,恐惧失败。这是由于父母或自已期望过高,心理抗挫能力较差、被父母过度保护过度关爱的学生,是产生考前焦虑的主要人群。这些考生和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认识到高考是“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机会,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增强自信,其次经常做些积极的简单自我暗示,如“考完试我就可以天天游泳了”,有助心理减压,每天适当的做些运动、深呼吸或和朋友多交流都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恢复状态。
2 、考前看不进书或产生厌学情绪的考生,对未来的成败结果把握不清,无法集中精力复习,建议考生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从客观的角度否定自己的担心,以缓解自己的心理负担,调试不良情绪。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和过去成功的经验,选择向上的自我想象的内容,焕发良好的情绪。可暂时放下课本,听听音乐或打打球,散散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自然风景,愉悦自己的心情,待心情放松后再进行复习。
3 、考前出现失眠,主要是考生对考试过于紧张的情绪造成的,实际上完全睡不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一时的失眠并不影响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考前失眠的学生不要夸大失眠对自己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要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解除失眠的根本法宝就是放下包袱,轻松应考。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
4 、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也是心理过于紧张引起的,有的考生在考试时出现过某个部位身体不适,之后每次都会认为并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不适感就会得到强化,被暗示出来。此类考生只要不刻意去留意,不去强化,并淡化考试时对身体的感觉,便可解决这种躯体上的应激反映。
5 、考生在考试时,不要轻易认为考砸一门学科就完了,而要力争在下面的科目减少出错,没必要殃及其他。在备考时,也应加强应考训练,把以前考场上常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看看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会考砸,只有平时的练习要求及考试要求一样,加强正确率和速度的练习,高考时才能临考不乱。
6 、考生在考试时遇到难题或有些知识回忆不起来,千万不能过于着急,要分析思路考虑采取相应对策,按程序有条理地做,善于运用联想寻找回忆的线索,临场不乱将会有超水平的发挥。
7 、考场上最易引起考生慌乱的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但仍有许多题没做完。建议考生在遇到这种不利情况时,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即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以得分为标准,要选择自己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题目,考虑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进行选择,尽可能拿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分数,当然要在开始就要做好计划。
8 、高考结束后考生的心态起伏也不容忽视,这段时间家长应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放任空间适度。家长要引导孩子改变生活节奏,考后的睡眠恢复一般一天不超过8 小时,可以每天中午加睡一次午觉,睡觉时间要有规律,才能让生物钟正常运转,对适应大学生活提前做准备。还可利用难得的空闲回到运动场上,回归绿色自然。考后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失误考生宣泄后会更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家长对考生要给予应有的宽容和理解。高考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其结果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决不是人们的唯一的转折机会,人生要走好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考生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人生第一个重要关卡,正向面对这段努力拼搏的成长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