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评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电影美学知识,对电影风格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对这类评论,我们通常采用常见的思路,那就是从某个比较熟悉的美学样式出发,将影片放在这个样式之中进行分析,这样就避免了知识准备不足可能出现的跑题现象。 比如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我们可以将他放在喜剧片的大背景下,分析它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将它放在当年流行的贸岁片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一个也不能少》,我们则可以考虑从纪实电影的角度考虑这部影片的突破。 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针对这部影片我们至少可以有5种以上的思路,这在文后继续论述,在此不赘言。 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电影更注重其文艺性和诗意性,这样的电影我们完全可以从电影整体给人的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评论,比如对霍建起导演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以及他的《暖》,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影片中浓浓的乡村诗情,整个影片如同一首散文诗,抓住影片这个艺术风格,然后分析电影在镜头应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叙述节奏上制造出的诗意化就比较准确和深入了。 同样的特点在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也相当明显。
当然从悲喜剧的角度对电影进行美学关照也是我们必不可少影评范文与电影结局影片分析视角。 比如电影《不能没有你》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类亲情与人伦的珍视。 比如《手机》从喜剧的角度揭示人性之恶和作为当代人内心缩影的“手机”,所负载的尴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