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南洪北孔作家及作品
清朝后期,出现了清传奇的高峰--“南洪北孔”。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可谓集前人传奇成就之大成,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并将爱情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结构排场的精妙,语言方面文词与音律的完美,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洪昇,字日方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于已趋没落的世宦之家。他本人做了二十来年的太学生,其间十余年旅食京华,未获一官半职。康熙二十八年(1689),更因在佟皇后举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学籍。此后往来于吴越山水之间,过着放浪潦倒的生活,在浙江吴兴夜醉落水而死。洪昇才情超脱,广与当世名流交往,却一生坎坷,生活也很贫困。
《长生殿》取材于唐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禄山谋反、郭子仪平叛等情节,最后以二人月宫团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前代有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学虚构等各样材料,《长生殿》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取舍,构成其独特的面貌。《长生殿》中对“情”这一全剧的核心作了充分描写和反复渲染,并把故事的结局写成杨贵妃虽死但犹抱痴情,唐明皇虽生但痛不欲生,两人其守前盟,因此感动天地鬼神,得以共升仙宫,永久团圆。虽然“情”本是杨、李故事的中心,但《长生殿》 ,从故事中抽象出来,作为具有普遍意义和超越生死的力量来歌颂的用意。《长生殿》在写隋的同时,又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写“安史之乱”及有关的社会政治情况,这就使得此剧显得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富于波澜曲折,既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剧,又具有历史剧的特色。《长生殿》在结构上,全剧长达50出,场面壮丽,情节曲折,但组织相当严密;在文字和音乐上,词曲优美,尤为人们称道。由于《长生殿》具有很好的舞台效果,至今,它的若干片段,如《哭像》、《闻铃》等出还常常在昆剧舞台上演出。
《长生殿》问世十年之后,康熙三十八年(1699),继有孔尚任的《桃花扇》间惜。两剧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桃花扇》取材于数十年前的明末历史,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1684年,康熙帝巡视江南后返京途中路过曲阜,孔尚任被推荐为康熙帝讲经,受到赏识。从此,孔尚任由国子监生被破格委任为国子监博士,后官至户部员外郎。
《桃花扇》写名妓李香君与名士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人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孔尚任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桃花扇》剧本的创作,孔尚任自谓始于未出仕时,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方成。总结历史教训和抒发兴亡之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各有偏重的方面,孔尚任在这两方面达到的深度有所不同。在写侯、李的爱情的同时,全剧又弥漫着悲凉与幻灭之感。《桃花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女主角李香君给人的印象颇为深刻。明末秦淮名妓多与当代名士交往,而且表现出对政治的热情,这使她们多少能够摆脱由妓女身份带来的屈辱感。《桃花扇》把李香君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她的聪慧、勇毅的个性,显得颇有光彩。而剧中的阮大铖,一方面表现了他的结党附贵,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才华彰昭。孔尚任非常重视戏剧结构。他提出剧情要有“起伏转折”,又要“独辟堵界”,出人意料而不落陈套,还要做到“脉络连贯”,紧凑而不可“东拽西牵”。这些重要的戏剧理论观点,在《桃花扇》中得到较好实现。《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大团圆程序,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