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讲述故事。由于故事是借用一个特定的人物之口讲述的,所以他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而这一切无不受到其自身主客观条件(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人无权叙说。正是这一特点,有限叙事又叫“人物视点式”、“内聚焦式”、“同视界式”,用公式表示即:
叙述人=人物
有限叙事可采用第一人称,也可采用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叙述人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老舍的《月牙儿》: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这里的“我”(叙述人)即女主人公,一个被迫沦为暗娼的可怜女子。她在回忆中叙述自己凄惨不幸的一生,所叙的一切都是她的亲身经历,真切感人,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再如法国作家加谬的《局外人》,叙述人即作品主人公莫尔索,通篇是他的自我反省与内心独白。
鲁迅的小说《孔乙已》,采用的也是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角度,不过这里的叙述人(“我”)不是主要人物,而是次要人物。这是一个小孩子,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全篇以他的眼光观察孔乙已,他的身份相当于一个见证人。
第三人称有限叙事的特点是,“叙述人”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他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笔锋所及以不超越此一人物为限。
如陈村的《一天》:
张三走进弄堂就把眼睛睁开了,刚才张三只睁开半只眼睛,张三睁着半只眼睛感觉是很舒服的,现在把一只眼睛全部睁开,张三感觉也很舒服。因为弄堂里的空气是很好的。张三从家里出来就觉得弄堂里的空气很好。很好的空气张三很爱吸一吸的。……
作品的整个故事是按照张三的心理感觉叙述出来的,全篇絮絮叨叨平板沉闷的语言风格,全是受“张三”这一视角限制的。王蒙的《杂色》、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也都是运用第三人称有限叙事角度的成功之作。
有限叙事的另一种类型是“不定式”,或者叫“移动式”,即叙述人不是某一个固定人物,而是根据需要不断变换,不断转移。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前三部分的叙事角度分别是康普生家庭的三兄弟班吉、昆丁、杰生,第四部分是黑人女佣迪西尔太太。小说每一部分的叙述话语都分别打上了叙述者不同的个性特征。我国作家戴厚英的《人啊,人!》采用的也是不定式有限叙事方式,同一件事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叙述出来,使读者获得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感受和认识。
有限叙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意识流”方式。意识流的叙事方法试图最大限度地记录人物的全部内心活动及其过程,使情节化入人物意识活动,由人物的意识屏幕上映出。意识流叙事角度把读者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洞悉了人物全部的心灵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