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戈,笔名安哥,祖籍广东揭西。摄影记者,策展人。1947 年出生于辽宁大连。1949 年到北京,1968 年从北京到云南西双版纳当农垦工人7 年,1975 年回城到广州做工人,1979 年任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摄影记者,1988 年调到香港《中国旅游》画报任记者、编辑,1994 年9 月调回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任摄影记者。2001 年退休后,任 www.fotoe.com 集成图像网总编审
1954 年,我终于从托儿所大班毕业了,我爸我妈给我改名叫彭安鸽,把我送进北京育才小学。
育才小学是从延安迁过来的,早期的学生都是八路军的子弟。它是八路军第一个供给制、寄宿制的军烈属子女小学班。后来,我的知青同学刘青就写过一个剧本《啊!摇篮》,故事背景就是育才小学的故事,并由谢晋导演把它拍成了电影。学校设在先农坛内,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举行亲耕仪式的地方,在天桥附近,与天坛东西相对。
学校保留着明清皇家园林的格局,红墙黄瓦,大气而漂亮。进了大红门,穿过高大挺拔的苍松翠柏林,古老的宫殿里出入着一些大哥哥和大姐姐,高年级的同学就住在那里。我们低年级的宿舍楼在南院儿,当年皇帝举行祭祀活动场地的南边。那是两幢两层的楼房,楼房中间是很宽的场地,东边是饭堂,西边有一个大足球场。那地方可能就是从前皇帝亲自躬耕的那一亩三分地。虽然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背着新书包,可我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很害怕。爸爸妈妈见过老师和管我们生活的阿姨,给我留下一罐白糖就走了。爸爸妈妈一走,我就哭了起来。
学》,课文也才4 个字:我们上学。
次上语文课都让我们念出声,横、竖、点、折、撇、捺、勾,一笔一划地念得我们很高兴。上算术课教我们1+1=2,也是写出来让我们大声念,增加了我们对内容的记忆力。
记得教我们长度的时候,为让我们理解一里究竟有多长,他就带着我们从南院宿舍南门开始量起,量过那红墙黄瓦的拱门,最后到达北边第一个大殿门口,刚好是一华里,这样我们就有了“一里”的概念。
边还有一排很矮的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