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我的新朋友,我要好的朋友。入学已两年,如今我已走完了一半与这位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日子。回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最让自已难忘与感激的不是入学之后的种种快乐与荣耀.而是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这段特殊的历程。这终将成为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会鼓励我一直幸福、坚定地走下去。
起点是一个幸福的偶然
这一段历程的起点,是一个幸福的偶然。
从小就学习钢琴的我,是一个和音乐结缘的孩子。小学时期,我的音乐成绩在班里就一直领先,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慢慢发掘出了爱唱歌的“好毛病”。说和音乐结缘,主要体现在弹琴上。虽然我一直不喜欢练,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完全丢下这不可缺少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初中考完十级以后,我也并没有放弃钢琴,而是逐渐真心喜欢上了它,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摸索、练习。一次自弹自唱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美妙。
家里人一直希望我能考上一所名牌的大学,可是面对山东100万考生的竞争,想成功并非易事。不过我倒没在意这层无形的压力,还是一边“学习”,一边执着于自己的“音乐事业”。高二下学期的一个周末,回家之后看会儿电视,电视上再一次说到现在高考形势严峻,这种压力使艺术考生的数量急剧增多。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从艺术院校毕业的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继续着自己执着的事,我突然有一个念头:我也要考自己喜欢的大学!说到喜欢,那自然是跟音乐有关了。我开始了在网上疯狂搜索。在诸多跟音乐有关的艺术院校中,有个名字让我眼前-亮: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
经过简单的了解,我知道录音除了要喜欢音乐,还需要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判断与认识。对我来说,一切仿佛都要从零开始;而我却根本没有想这么多,只觉得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有可能。经过与父母商量之后,第二天,我就开始了视唱练耳的学习。
音乐,喜欢归喜欢,终究还是爱好而已,自己并不了解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更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第一次上视唱练耳课,看着条目众多的术语,我也体会到想要成为一名艺术考生,甚至想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员,要经历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随着课程的进行,挫折接踵而至,可越来越多的挫折却不断点燃了我的激情!大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
有兴趣,有信心,就不会放弃
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这种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我会抽出一部分晚自习的时间温习与专业考试有关的内容;周日去上辅导课。转眼间,到了高三第一学期末。有一天上网,偶然发现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开设辅导班的消息,这让我原本接近于冬眠的积极性重新调动了起来。由于快到期未了,如果进京上课势必会对文化课造成影响,不过在权衡利弊之后,父母还是支持我去上辅导班。那一年的冬天,我在母亲的陪同下,前往京城,开始了3天的辅导班学习生活。
下了飞机,我没有时间去留恋周围的新鲜气息,直接到达了北京电影学院。在拿到课表之后,除了视唱练耳,其他课程的名字让我有些困惑:声音基础、电影声音、录音工艺、视听语言……我所了解的原来是这么肤浅,似乎又要重新开始了。不过幸运的是,信心一直没有被我丢弃,我拿好课表,拿好笔记本,进了教室。对我来说,有兴趣,有信心,就不会放弃。
经过3天的学习,我对自己说:你感觉到了吗?你已经脱胎换骨了。是的,我离成功又近了。
声音基础课上,老师从简单的物理规律开始讲起,让文理分科的我们都能够深入了解声音的形成原理,以及一系列其他的物理定律。声音,已不再那么抽象,我们已学会如何分析与计算不同的声音,掌握了录音最基础的一些知识。视听语言课上,老师先让我们在不看画面的情况下猜测画面中出现的声音,想象其中的场景,将其结合描述出来;在教会我们如何用正确的术语与方法描述后,又开始给我们讲解画面和声音的基本联系,让我们对视听结合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让我们今后更会看电影,更能看懂电影。视唱练耳课上,老师讲解了唱和听两方面的基本方法和自己的心得窍门,让我们以后在考试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在放松的情绪下做得更准确、优秀。其他的课上,我们大致了解了录音的流程和基本要求,也了解了电影声音近百年来的蓬勃发展。录音,似乎就祝在我们身边。我要努力学习,我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有一天上午,老师讲得起劲,以至于耽误了一些时间,可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抱怨,而是饶有兴致地也听着这些新鲜事--我们都有一颗执着的心,对自己向往的专业、学府抱有无限的激情。#p#分页标题#e#
离开学校之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认真应对每一次考试
新年过后,我再次踏上了进京的旅程。报名这天,无数考生簇拥在一起,他们与我一样,是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面对这番场景,我并未感到紧张,而是满心的激动。数目众多的考生,反映了大家对北京电影学院的向往,更反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优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一起竞争,我同样感到非常荣耀。北京电影学院的特点是报名的时候家长禁止跟随,这就要求每名考生要自己准备好报考所需的一切物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报名是专业考试的第一关。不料,我第一关就中招了--照片带的数量不够。无奈之下,只能先去照相馆照了。照相馆也排满了长队,看来这些排队的学生跟我的经历是相似的。
第一场考试终于等到了。带好各种证件,我终于走进了考场,拿到卷子一看:前面一部分是与电影发展有关的基础知识,中间是逻辑推理,后面是数理知识。经过短暂的考虑,我果断地将逻辑推理题放到了最后做,不在10分钟得1分的题上花太多时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庆幸自己认真看了考前辅导书,很多考题都与上面的例题有关联。整个考试的过程都比较顺利,乓只是留给自己做推理题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我也没有因此而影响情绪,还是尽快做完几道自己有把握的题,剩下为数不多的题,就由运气说了算吧。
下午没有考试,放松之余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的第二场初试了。听说第二天的考试会考一部分声音试题,还会考一些与电视广告有关的试题。考前辅导书上有一些与此有关的例题,让我对题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吃过晚饭,我走出宾馆,去北京的街道旁,闭上眼睛,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提前适应考试的环境。心态平静,听见的汽车喇叭声、树叶声、风声,都是如此和谐,如此耐人寻味。这些与平日“不一样”的声音,也似乎在悄悄地鼓励我--明天的考试一定会成功。
第二天的考试,考场从教室转到了标准放映厅,这是方便让考场的每一个考生都能清楚听见播放的声音。看看周围,同学们的面孔是熟悉的,然而有些面孔的表情却是陌生的--显然,忐忑不安,不知所措。我不会被这些“不良气息”所传染,微笑面对考试,集中自己所有的注意力。考试第一部分是听写单音,虽然题目简单,但我还是严格按照标准音与之的音程关系,认真地在五线谱上画着“圆圈”。下一大题是连续放出两段声音素材,让选择两段素材有什么不同。随后的题目是放一段素材,之后有4个选项,由我来选择哪一个符合题面要求。随后的大题有挑战性:放一个电影的声音片段,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让我们用文字描述出可能发生的情景,以及听到的所有声音。我迅速找到了昨天晚上闭上眼睛,倾听四周的那种幸福感觉,用最纯净的思路、最清楚的耳朵串联了这些“看不见”的声音,用流畅的文字记录了下来。最后一题是视听语言题,放一段有画面声音的广告,然后回答几个与声音有关的问题,最后让考生设计一个声音的广告创意。
第二天发榜,我等到大队人马退散后才上前查看。看到自己的考号张贴在榜上时,我马上着手明天的面试--我担心面试时与考官老师无话可说,我担心答非所问,我担心目瞪口呆。晚上临睡前,我还对着镜子做了几遍自我介绍,也考虑了很多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由于报名时间较晚,我被安排到了下午面试。走进考场向所有老师问好之后,我先弹了一首肖邦的乐曲;之后抽取了一份降B调视唱谱演唱。随后就是与老师交谈的环节,老师问了我许多有关电影的问题,会的问题我就尽力详细回答,不会的问题就很坚定地说“不知道”。经过了大约10分钟,老师们终于把我“放”出了考场。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高中,与同学们一起备战高考。诚然,文化课对于我的压力比同学们要小得多,可我还经历过专业课考试这一段难忘的旅程。想起这段旅程,我会更加拼尽全力,争取一个满意的文化课成绩。
考试并不可怕
高考结束了,我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文化课成绩。几天后,我的手里第一次握着金光闪闪的录取通知时,我的激情终于从心里进发出来--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我的挚友!当时的那声呐喊,早已成为了自己最美好的记忆的一部分。
生活在北京电影学院,回想起这段曲折而又幸福的经历,真的是感慨万千。我想要把自己的这份独有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对今后的考生有所帮助。#p#分页标题#e#
广大的考生们,你们一定要知道,考试并没有那么可怕。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必要的,无论处在何种境况,在家复习,公共场合,报名,考试,都要有这种信念。在考试前的晚上,不要大量复习,但也不能完全不复习,要让身心在获得足够放松的情况下,适应考试的紧凑气氛。复习的时候,多试着感受一下“耳空一切”的感觉,让耳朵试着不接受任何外界的声音,让自己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非常有利于在进行声音考试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受他人的干扰。考试的时候,不要因为题目不会做就自乱阵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困难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每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难忘经历。成功之时,你们一定会微笑着说:一路走来,信念支撑我,走到了最后。
广大考生们,祝你们成功!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为你们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