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总分不知相对分数能报志愿吗?
许多考生和家长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它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举例来说,2004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仅为474分,而2007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则为528分;2004年的600分可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 2007年的600分则只可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595分)、中央财经大学(录取59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590分)等,很明显下降了几个档次(这里将一个批次中的学校分为若干个档次)。
既然绝对总分不具有可比性,那么如何看相对分数,看什么相对分数呢?这里先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两线差”,即每年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由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已经综合考虑了本省(市、区)当年的招生计划总数、考生成绩、考生排位等因素,因此它的可比性非常强。同时,“两线差”也是判断考生相对位置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办法。在上例中,2016年在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线差是70分(594—524);中央财经大学的两线差是56分(580—52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线差是65分(589—524)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北外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70分,中央财大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56分,对外经贸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