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精读(拉片)的目的
在所有影视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视听语言是一门必修课,而对于视听语言的学习,“拉片”必不可少。简单的说,“拉片”是“将导演按照剧本拍摄而成的影片,以镜头为单位,重新翻译为可被阅读、理解、再现的电影剧本”。这样的解释并非主流,但却最容易被理解——当影片以镜头为单位,被分解为诸如“景别”、“机位”、“运动”、“声音”、“内容”、“长度”等等的元素时,实际上是在将已经跃然于银幕之上的视听语言分解为基本语素——我们在学习其他语言(中文、英文等)的过程中都知道,这种分解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学会了分解和分析,就学会了再现,学会了再现,就有可能创新。
一个制作手表的工匠的生涯,从来都是从“拆表”开始的,对影视作品的学习亦然。当阅读者将影片分解为基本要素的时候,他实际上触碰到了影视作品最为核心和基础的部分,不仅如此,他还实际参与了这些基本元素化合成影视作品的“逆运算”,可以深入地、直观地、理性地了解到每一元素在影片构成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当阅读者完成了对一段影视内容的“拉片”工作之后,实际上等于他间接参与了影片的前期剧本、中期拍摄、后期剪辑的全过程,这是一种最廉价的“拍片”方式,目前活跃于影坛的大部分影视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演,无不将“拉片”作为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但拉片也不应该是盲目的,尤其是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对影视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也有限,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的段落),如何做拉片笔记,如何使用拉片笔记,也与已经就读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如果熟练掌握这样的技能,熟练将其应用于影视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考生不仅会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事半功倍,更会直接提升考生在面对专业考试时,“影片分析”、“剧本创作”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选择拉片的片目时,考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影视作品的“代表性”,广义的理解“代表性”,可以将其理解为“代表电影的最有特色的创作方式”,换句话说,要是“经典的,经得起推敲的,受社会承认的好的影视作品”,正如歌德曾经说过的,“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选择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影视作品,考生就能够更为规范地学习视听语言的运用。而狭义的理解“代表性”,也可以理解为“代表一个作者、一种风格、一个流派、一个年代等等”的诸多分类中的佼佼者,对某分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拉片和学习,也会使考生深入地了解这一分类的实质和核心,深入到这一分类的基本创作过程中去。
所谓的“独立性”和“功能性”是指,考生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拉整片,(短片除外),而只需要对影视作品中的一个或几个独立段落及其在影片中的功能进行深度分析就够了。绝大部分影视作品的拍摄是按照“场”为单位的,每一场戏由若干镜头组成,而若干场戏构成了作品的不同段落,在作品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考生应该将影视作品分散为独立段落,对于有的作品,研究其“人物出场”,对于有的作品,研究其“纠葛搭建”,对于有的作品研究其“高潮段落”,甚至研究其如何烘托情绪,如何渲染气氛,如何制造巧合。对独立段落的深入研究,直接有助于考生的个人创作。
最后,还不得不提到,考生在拉片的时候,应当有良好的进行笔记和影片分析的习惯,将自己在拉片过程中的感悟,经验,甚至对作者创作过程的推测都记录下来,便于日后查阅,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北京电影学院钟大丰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按照电影生产的方式来理解影片”,诚然也只有这样,影片才能够真正地被专业人士所理解。拉片是培养这种思维的最基础的方式,当经过了一定强度的拉片训练后,考生在观看和学习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便有如庖丁解牛般,对影片的结构、内容、形式、元素了若指掌,这对考生日后的创作,和参加专业考试,从事专业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