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伟大人认为:中西方相亲电视节目存在很大差异。老先生语出惊人:社会谴责远比明令禁止有效。真的假的,且看看这篇文章吧!乖!不用怕这种节目出现,但这种节目出现后就要允许人家来批评,批评不等于封杀!她们不是来相亲的,而是来找投资的!
她们不是来相亲的,而是来找投资的。国家谴责比明令禁止高明 陈家伟炮轰中西方相亲节目。2016年4月,美国真人秀节目《单身汉PK浪荡女》推出了由加利福尼亚飞往中国上海的“配对航班”。前来参加节目的Edward Chen和Moly Melaney在飞机上结识后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CFP/图
不用怕这种节目出现,但这种节目出现后就要允许人家来批评,批评不等于封杀
她们不是来相亲的,而是来找投资的
我觉得中国的相亲理念传递的价值观是“金钱最大”,美国的相亲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是“爱情最大”。
陈家伟:相亲节目是从美国1965年的相亲游戏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我觉得中国有些相亲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是“金钱最大”,里面相当多的不是来相亲的,而是来找投资的。
如果爱网站编辑:就你了解,当一个相亲节目,或者类似这种节目出现时,尤其是一些犀利言论,比如说我要坐在宝马里哭,国外观众会是什么反应?
陈家伟:如果她是在美国的节目上说的话,肯定第二天的报纸会谴责她,这个不是我的猜测,因为有过这么一个相亲节目,就是讲一个百万富翁,一大堆女的去追他,基本上是这么一个套路,然后这个节目基本上被所有的主流媒体抨击,后来那个节目就改造成了谴责“拜金主义”,还是一帮美女追一个百万富翁,但是等到最后一个人追上时,那个节目组就跟她讲,这个贵族后裔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贵族,他只是一个蓝领工人,那时那个女的就面临一个选择,如果她愿意,那就至少证明她是爱他的人,因为那时她对那个人已很了解了,那个节目形态和中国的不一样,几个月时间都在一起,那个男的除了花天酒地以外,还是充分显示了自己其他的魅力才华,那几个月都在谈恋爱,所以到最后如果说不愿意,就证明你是一个拜金女孩,因为那时你知道真相了,所有前面花的钱全是剧组花的,不是那个男的花的。
如果爱网站编辑:那个节目叫什么名字?
陈家伟:《贫民百万富翁》,国内很多人翻译错了,翻译成《乔百万富翁》,不是那个男的名字叫“乔”,他的名字叫JOE,指“普通老百姓”。这个节目不是边录边播,是完全录好了以后播,等于节目过程当中发生的事情,当事人与拍节目的那个女的不知道,那个女的我记得好像是愿意跟那个男的,然后节目组最后还有一个悬念,就是如果不愿意,那么这个节目就结束了,如果愿意,那这对新人就赢得100万美元,所以百万富翁这个词还是吻合这个人的,但前提是这个女的事先不知道,其实男的事先也不知道,那个节目设计得非常巧妙,是从前面的拜金节目衍生出来的,当拜金节目被大家批了以后,电视台过了两年重新做了这个节目,表面上看和前面的拜金节目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到最后关键时刻有两个悬念,这两个悬念其实就是把拜金观踩到脚下了。
批评不等于封杀
不用怕这种节目出现,但这种节目出现后就要允许人家来批评,批评不等于封杀,封杀并不是表示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只是把它隐藏起来。社会的遣责,其实可能比官方的禁止更有效。
如果爱网站编辑:你刚才说对之前那种相亲节目美国官方的态度如何?
陈家伟:美国的官方对这些事情是不参与的。我不是说美国没有拜金女孩,像马诺这样的人在美国绝对也有,像她这样直接说出来肯定会被人谴责,美国所有的电视剧都是宣扬爱情至上,尤其是美国最经典的那档节目,就是从1965年开始播出的那档相亲节目,这个节目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在中国绝对不可能接受,就是说你去问,它不光是男的找女的,女的找男的都可以,他是一对三,比如说一个男的和三个女的,或者是三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问问题是不可以问职业、问收入的。这个在中国看来很自然,比如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比如有一个说我把我的房产证都拿出来,这个在美国节目中我估计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会被大部分人视为太庸俗,会质疑你是来找人的还是来找钱的。江苏、浙江那档节目,我看了就觉得很多人是来找投资的,我有一个项目,是来找投资的,给我这样一种感觉,那些女的好像都是没成名的模特或小演员、歌手之类的,她们都不是来找爱情的。
如果爱网站编辑:那您怎么看这次广电总局的举措呢?
陈家伟:我个人并不是完全反对政府机构参与的,我觉得像马诺这样的行为在社会上其实受到很多谴责,我在博客里面看到很多在谴责,我觉得这种社会的谴责,其实可能比官方的禁止更有效,因为官方指令一下,可能反而会有来自民间的压力,可能会抑制一种创造力,因为电视台毕竟把这个节目做得这么受人欢迎,有它的原因。那么,里面有低俗形象,这我也是认可的,但仔细去看,它也不是一味如此,它也是在尽量平衡,比如我看到那个带房产证来的人,也有女的谴责他,你是来炫耀自己的财产。在中国现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觉得这种遣责是有必要的,但是官方介入弄不好可能会误导。
如果爱网站编辑:你觉得这种相亲娱乐类的节目到底应不应该有一个道德底线,它的底线应该在哪里?
陈家伟:我觉得应该是有道德底线的,因为既然是一种大众的娱乐形态,除了反映社会的真实功能以外,你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要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我以前对这个引导作用一直是比较警戒的,不能太过强调,但在中国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太忽视这一点也不好,如果把所有征婚的女的都变成马诺这样,肯定收视率会非常高,但问题是你对很多人带来的引导作用肯定是不太好的。像我们现在这种社会里,可以很勇敢地表达自己对金钱的宠爱,这跟30年前相比是一种进步,因为30年前可能人在心里想但不敢说,当时会很压抑,但敢说并不表示你这种想法就是正确的。
如果爱网站编辑:也有人这么说,老百姓有一个自己过滤这种东西的能力。你怎么看?
陈家伟:这和我刚说的民间的谴责其实是统一的,就是说老百姓有过滤的能力,有相当多的媒体和评论的人都在谴责,其实有些人是谴责这个节目,有些人是谴责这个节目传递的价值观,那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我觉得不用怕这种节目出现,但这种节目出现后就要允许人家来批评,我个人觉得批评不等于封杀,封杀并不是表示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只是把它隐藏起来,她如果真这么想,也没必要假装成对金钱不在乎,很重爱情。社会中有第一个层面的人会这样想,我觉得这很正常,但是的确在选择参赛选手时,他需要一个平衡,如果这样的人很多,节目传递的价值观就不同了。像我看这两档节目一样,我体会到的就是金钱是万能的。很早时我是在电视台做过内部培训,我早就听他们介绍过,但当时他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可能觉得中国人上节目以后不敢这么说之类的,美国的节目还没那么大胆,后来没想到江苏台先开始做了。江苏台那个节目可能是最接近英国的一档节目,但是英国的那档节目没有美国的节目那么豪华,美国的节目做得更加豪华,更灵活,观赏性比这个强很多。
如果爱网站编辑:英国的那个节目《take me out》有没有这种谴责?
陈家伟:我对英国节目不熟。我比较熟悉的是美国的相亲节目,它会把参与者放进各种情景,互相考验对方,看能不能擦出火花,另一方面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传统的相亲节目很短,半个小时,就问几个问题,严格说好不好是看这个人回答问题的巧妙程度,后来到1990年代后发展的相亲节目,很复杂,比如说你去见我妈妈,在父母面前怎么表达自己,对一个人的表现考验更全面。然后它有很多挑战,看你怎样处理这种比较难堪的场面,最后一个节目要做好几个月,做完时互相之间很了解了。所以它最后才会有这么一招,你了解这个人本身是真的,但是他的收入,他的阶层是虚假的,看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把他这个人品跟他的财富分开。
如果爱网站编辑:关于相亲节目,之前台湾的《非常男女》,包括后来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也是相亲节目,为什么没有现在那么火呢?
陈家伟:跟我们内地这种生态环境有关,有点像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东西一下子能红,因为当中是很长时间封闭,比如说美国的一个观众,他可能看相亲节目都已经看了40-50年了,他说这50 年的相亲节目一直在不停地改,不停地变,那么,我们原先几乎没有相亲节目,突然有了,是学了海外,所以还是比较成熟的,再加上现代人胆子比较大,敢说话。 10年前我看了一个“幸存者”,在中国也有很多学的,当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幸存者做得很不好,我们的人上去讲话很虚伪,不敢讲真话,讲那些客套话,从作秀角度讲,缺乏兴趣性,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温情脉脉的外表在外面,那么相比较而言,美国的那个节目反而比较真实,因为他敢于说,并且一块参加的别的选手也会说坏话,他们其实也有他们的标准,他这个坏话其实说的也是很巧妙的,他不会骂人,这不光是一个体能的比赛,而是一个有智商的比赛。但看我们的比赛,中间那个尔虞我诈的东西就没了。这个跟高科技一样,我们本来是属于一个落后阶段,然后我们一举就超过人家了,搞得比美国还悬,美国的电视上不可能说的话在我们这都可以说了。
如果是剧组安排的,它就不是一个真人秀
我觉得广电总局规定里这一点是很到位的,你必须保证这个人的真实性,同时保证他们是来相亲的,而不是来做别的,因为当年美国的真人秀在1950年代因为作假,后来被国会调查,然后整个节目一落千丈。
如果爱网站编辑:您也说到拜金、炫富等作为一档娱乐节目来说,不可否认这种婚恋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反映,到底是应该反映这个状态还是该怎么做呢?
陈家伟:应由社会来选择。因为我觉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看了以后,很多人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是问题是他被选择以后,这实际上也起到一个误导作用,现在别的电视台高价签下来,实际上拜金是受人欢迎的,另外一个人很自重,觉得这个人不可接近,其实是谴责她,我觉得广电总局通告里有一个很好,要真实,就是说你的身份,你的名字都真实,他们很多人讲的话其实不是他们自己的话,是电脑给他们写好的台词,如果是这样,就不是一个真人秀,是一个扮演的节目,是一个戏剧而已,因为你引用台词,你是在扮演别人,这样的话,我就觉得不是同样的性质。如果马诺说的话是按台词来的,那就不是代表她自己的角色,而是她在演一个角色,性质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如果是你扮演的东西,那你就应该说清楚。如果是真人,你可以从他说的话里剪,但是说的话还是应该发自内心的,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新的规定是对的。你说是真人秀就得保证是真实的,因为当年美国的真人秀在1950年代因为作假,后来被国会调查,然后整个节目一落千丈,差不多被消灭了,因为它自己没有做好。
如果爱网站编辑:具体出了什么问题呢?
陈家伟:是美国1950年代电视游戏节目,因为游戏节目属于真人节目的一个分支,叫真人节目是1990年代才开始的。《非诚勿扰》应该也属于游戏节目范畴,游戏节目有一个规则,游戏节目和戏剧节目不一样的是,戏剧节目请的是演员,演员是来扮演别的人,而游戏节目是真人,所以他应该是真实的,那么,《非诚勿扰》有传出来说他们讲的话都是编导事先设置的,如果是事先设置的,那就不是一个真人秀,不是一个游戏节目。所以我觉得广电总局规定里这一点是很到位的,你必须保证这个人的真实性,同时保证他们是来相亲的,是来找对象的,而不是来做别的。
如果爱网站编辑:有些似乎是想成名。
陈家伟:找一个人来投资自己,自己想当歌星、想当模特,想当明星,找个有钱人来包装自己,投资自己。我记得其中有好几个女的说我可以跟你做普通朋友,其实这个就有点这种意思在里面。
如果爱网站编辑:现在也有人担心,比如说广电总局来收口了,那相亲节目会不会走向末路,口子可能就越收越紧,少了一些戏剧冲突,又会流失一部分观众,这个矛盾你有没有一个好的建议?
陈家伟:我觉得这个矛盾肯定比美国更激烈,我刚才说的那个“谁想嫁给百万富翁”这一档相亲节目,当时播了一集就不播的原因就是社会舆论,另外一个是它的收视率,这两个加在一起才使它很短命。社会舆论骂它是一个拜金主义,传递的价值观是错误的,后来过了两年以后,它改造成了《贫民百万富翁》,《贫民百万富翁》就从观念上颠覆了以前那个节目,让你觉得节目跟前面的是一样的,到最后其实就是考验你,你是真的喜欢他,还是喜欢他的钱。我觉得如果我们的相亲节目能够把节目设计得那么巧妙,到最后就是考验那些参与者,这很有积极性,但目前来讲,可能这样戏剧冲突就会减少很多。如果这些话是参赛者自己说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只要是反映他们个人的、真实的思想,这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是如果真的是剧组安排的,它就不是一个真人秀,它就是一个戏剧节目,这些人就在扮演某一位角色,而不是真正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