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逐渐衰落。原因之一是:将戏剧作为生存手段,出现了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一味展示家庭的丑恶,把表现男女私情如《雌老虎》、《贪色报》、《妻妾争风》之类也搬上舞台。这种状况,很快被观众所厌弃,导致文明戏走向末路。原因之二是:幕表制方式的局限。所谓“幕表制”,即演出前根本没有剧本,演出组织者只是提供一个人物名单、出场次序、大致情节或主要台词,由演员自行排演,有时连必要的排练也没有,或将故事梗概画成连环画,或缩写在纸条上,张贴于后台,供演员上场前看上几眼,至于到了台上怎么办,就全凭演员自己临场发挥了。显然,这根本无法保证艺术质量,也反映了戏剧文学作用的薄弱。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它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