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当时的卢米埃尔兄弟一定难以想象,他们这个9世纪末的发明创造将对此后的人类精神世界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影响。现如今,经过一个世纪的蓬勃发展,随着电影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到新型(立体电影、数字电影等,电影精神内涵和思想维度的不断深化和多面化,电影在展现它越来越令人称奇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同时,也使那些根植于人类本性的精神特质越来越多地被电影精神吸纳,电影艺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现代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在感知世界、认知世界、表达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形式。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格里菲斯都是电影艺术的开山鼻祖,他们为电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首先从这些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谈起,他们前仆斥继努力的过程大致可以呈现出电影由最初的“杂耍”,直至发展成为一门能与其他艺术媲美、并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的演变历程。
1.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这是一种外形为长方形的立柜、里面机械转动着胶片带、仅供一个人通过放大镜观看的胶片放映机。1894年,爱迪生不堪忍受效仿者的侵扰,终于把“电影视镜”技术公之于世,技术一经传播到欧洲,立刻引起了卢米埃尔兄弟(见图3)的极大兴趣。卢米埃尔兄弟是法国人,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生于1862年,弟弟路易·卢米埃尔生于1864年。这对天生热爱创造发明的兄弟,凭着与生俱来的智慧和一腔激情,很快制造出了技高一筹的“手摇活动电影机”。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兄弟俩在“大巴黎”咖啡馆地下室公开放映了他们用自己的电影机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短篇,震惊全场、轰动世界,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诞生日。正是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为人类绽放出一朵灿烂至极的精神花朵,百年以后,五彩斑斓、绚烂夺目。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被人们认为是纪录电影的起源和雏形。卢米埃尔兄弟用电影胶片真实再现身边生活的影像,让观众通过另一种有别于肉眼直接观察的形式“监测”到熟悉的空间里的点滴动静,使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细节以活动影像的方式永久留存。这种不自觉的纪录式创作,源于人类的本能--对抗时间。
卢米埃尔兄弟一生创作拍摄的短篇中,大部分都是在再现当时人们劳动、工作、生活的《真实大门》、《火车进站》、《小船出海》、《婴儿喝汤》、《浇水园丁》,等等,通过片名就能嗅出浓重的生活气息。
无论是劳动工作场景、生活场景或是对政治、文化新闻的纪录,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一直秉承了一些独特的拍摄概念。在形式上,卢米埃尔兄弟的绝大部分电影都是在户外拍摄的,大多用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有的摄影师也会借助交通工具拍摄出移动的效果。在光线上,卢米埃尔兄弟善于利用自然的光线,通过把握光线的方向营造出想要的心理效果。
卢米埃尔兄弟创作电影之初,并没有意识到胶片剪辑的艺术性,大多还是一气呵成的现场直接摄制,基本上没有导演的编排和干预;拍摄方式多采用“固定视点单镜头”的手法。因此,短片的画面变化性不强,仅有的镜头调度方式是以景别变化引起的纵深视觉变化为主;这样连续不问断的拍摄方式是“长镜头”的雏形,讲求镜头的内部调度,以自然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生活的非凡魅力,而不是依靠后期剪辑这种人工的方式来制造摄影师想要的效果。
卢米埃尔兄弟认为:小说、戏剧足以表达人类的心灵,而电影是用来记录生活、拍摄现场景象的。因此,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没有任何故事情节,《消防员》被称为早期的“纪录片”,由《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四部组成,加起来也不到5分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可言,仅仅只是连续的过程。
首次放映之后,卢米埃尔兄弟被丰厚的利润大大地鼓舞了,具有敏锐商业头脑的他们迅速培养了几十名放映员兼摄影师,并极具“全球眼光”地把他们派往世界各地,让他们在推广已经大获成功的影片的同时,拍摄能够吸引当地民众的新片子。卢米埃尔兄弟的摄影师们结合各地的风土人情,将人们肉眼中的真实世界展现在银幕上。很快,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风靡了英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比利时、荷兰、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埃及等国家。#p#分页标题#e#
固执地抵制戏剧美学,坚决反对影片摄制过程中人为地设计和加工,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以用摄影机真实地记录生活的本来面目为最高原则。正是因为这样,这一批有着“纪录片精神”的早期电影创作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真实画面,其中不乏《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那不勒斯王子在罗马的婚礼》、《麦金莱当选美国总统》等颇具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
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生活化和现场纪实性,这无意中形成的特点竟成了电影艺术中再现美学的源头;然而,所有的艺术都源于生活,也必须高于生活,照搬现实生活的艺术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卢米埃尔兄弟固执地“无情节”再现是他们的电影后期没落的主要原因。
让电影成为艺术--格里菲斯
20世纪初期的美国电影处于发展的初期。当时美国最大的影片公司--爱迪生影片公司的导演埃德温·鲍特是美国的电影先驱。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和《火车大劫案》(1903年)较早地尝试了平行交叉剪辑的手法,运用镜头的交叉切换来并列表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同时发生,或是因果联系。同时,当梅里爱正在疯狂痴迷于固定机位的舞台剧时,鲍特的影片已经有了明显的机位、视角的变化,表现运动变化中的空间场面,并运用镜头和场景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但是,无论是“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或是“电影魔术师”梅里爱,或是美国电影先驱埃德温·鲍特,都没有使电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直到1908年,一位名叫D.W.格里菲斯的美国人开始担任比沃格拉夫公司的演员兼导演,世界电影的命运开始被改写。
格里菲斯只读到小学,他的文学修养来自于对文学名着的喜爱。从1908年到1 9 1 3年的四年间,格里菲斯拍摄了400多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通过对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等先驱风格的借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断地尝试新鲜的拍摄“玩法”的过程中,格里菲斯的才华显露无遗,成为电影艺术的集大成者、好莱坞主流叙事系统的奠基人、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启蒙者。
格里菲斯的鸿篇巨制《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同族人》。该片从开拍到完成费时九个星期,摄制费用IO万美元以上。影片长达十二本,成为美国历来制片中最长的一部。在这部影片中,格里菲斯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他拍摄短片时获得的经验技巧,充分发挥了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并运用了不同景别、多变角度、移动摄影等摄影方法,令这部影片的艺术水平远远领先于同时代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格里菲斯将他最擅长的节奏性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该片从1 9 1 5年上映到1931年,票房收入已达到1800万美元,到1946年观众人数超过2亿人次,至今仍保持着默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纪录。乔治·萨杜尔认为:“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开端。”
为了回应由《一个国家的诞生》引起的群众对他“种族偏偏见”的‘指责,格里菲斯决心拍一部流芳百世的电影杰作。他斥资200多万美元,创作出了艺术水平极高的、叙事结构新颖复杂的《党同伐异》。该片在艺术加工上,比《一个国家的诞生》更加精良,艺术价值更高,但是他超前的剪辑方式已经大大超出了当时人们的理解平,在票房上一败涂地。格里菲斯因此负债累累,直到逝世也没有还清
格里菲斯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现景别的变化的作用,镜头语言的突破。格里菲斯尝试将摄影机推近演员,让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成为表达情感的通道,比仅仅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更丰富更有力。
第二,蒙太奇手法初现端倪。在影片《多年以后》中,格里菲斯这样表现一场妻子思念丈夫的戏:当安妮·李坐着思念丈夫的时候,插入了一个安妮的特写镜头,而紧接着特写镜头之后:便是她丈夫在荒岛上的画面。这种剪辑手法在现在看来极为平常,但在当时却也引起制片方比沃格拉夫公司的不安,他们并不认同这种非连贯性的剪辑方式。但是事实证明格里菲斯是对的,可以这么说,现代电影的分镜头原则自格里菲斯之后真正开始确立。#p#分页标题#e#
第三,发现电影的剪辑节奏可以给观众带来奇特的心理效果。191 1年,格里菲斯拍摄《隆台尔的报务员》,在这部影片中有一场开着火车来营救少女的戏。格里菲斯超越了其前辈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以叙事为目的的平行剪辑手法,将镜头在被劫持曲少女和飞驰的火车之间交替切换,并且镜头交替时间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营造出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氛围,产生了悬念效果。这一如今被广泛运用的节奏性剪辑手法被后人尊称为“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
第四,对好莱坞电影“经典的叙事系统”的创造并将其发展成熟。这套叙事系统所采用的一套标准的剪辑方式则被称为“经典剪辑”。“经典剪辑”的叙事方式:先是建制镜头,即用全景展示环蜘烟;捕是中近景别的镜头,用来交代人物的赵鬟慧篡各作,然后切人近景或特写,用于突出表现某个细节;最后再回到全景,作为一个段落的结束。尽管这套叙事规则一直被谴责其束缚了电影的艺术表现空间,但不能否认这套“陈规”自身的价值,它最低限度地确保了叙事的清晰和流畅。
第五,格里菲斯充分借鉴戏剧、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并在电影的拍摄题材上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意义,大大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地位。在格里菲斯手里,电影终于成为一门独立崭新的艺术,一门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之后的第七门艺术,一门综合了其他的艺术形式的,属于20世纪的艺术。
第六,英国着名导演希区柯克曾说过:“今天,你看每一部影片,里面总有东西是格里菲斯开创的。”格里菲斯使电影在默片时期就可以与文学、戏剧等古老的叙事艺术相提并论,将电影真正推入了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