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外部技巧训练
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播音员的再创造劳动,最终是体现在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上。它把文字这种视觉形态转化为声音这种听觉形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需要有对文字形态的稿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这种听觉形式的构思和传达,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就为这构思和传达提供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即: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外部技巧。
第一节 重音、停连的练习
在播音中,我们所说的重音,是就语句而言的。词和词组内部的轻读、重读我们叫它轻重格式,段和全篇的重要句子或层次我们叫它重点。语句重音,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而在播音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它解决的是播音中语句内部各词或词组之间的主次关系问题,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重音”这种技巧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使语句的目的更突出,使逻辑关系更严密,使感情色彩更鲜明。 ’
停连,也是播音员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之一,播音员必须学会运用停连组织语句。停连,就是指停顿和连接。在播音当中,在有声语言的语流中,那些为表情达意所需要的声音的中断和休止就是停顿;那些声音不中断、不休止特别是文字稿件上有标点符号而在播音中却不需要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停连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组织区分,使语意明晰;有的造成转折呼应,使逻辑严密;有的可以强调重点,使目的鲜明;有的并列分合,使内容完整;有的体现思考判断,使传情更加生动;有的令人回味想象,创造意境。它常常和其它技巧一起共同服务于表达。
一、句子、段子练习
1.“车身猛一摇晃,碰倒一根连队战士用来晒衣服的方木杆子。”
2.“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策的感召下实行‘兵谏’,逮捕了蒋介石以及当时聚集在西安的几十名蒋帮军政大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3,随行人员有马科斯的两个女儿、卡洛斯·罗慕洛外交部长、政府其他部长,省长和其他高级官员等。
4.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世界著名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前天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进行的一次希望第四次赢得世界重量级冠军的比赛中,经过十个回合的战斗,败在世界拳击协会重量级冠军、美国的拉里·霍姆斯手下。
5.眼前,这“雷神爷”为何又甩帽?人们目瞪口呆!只见他在台上来回踱·了两步又站定,双手卡腰,怒气难抑。终于,炸雷般的喊声从麦克风传出:“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干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她竟有本事从几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这前线指挥所!此刻,我指挥所的电话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6.大雨象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广袤平原。遮天盖地的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入耳朵嗡嗡地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钱似地鞭打着大地的雨点和那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噪声。
二、稿件练习
l、小评论;廉政建设不能刮风
过去,有些工作常常是一阵风,风来了,山摇地动,风过了,嘎然而止,有些坏事情和坏风气,往往在“风”过不久就死灰复燃。
对惩治腐败,搞廉政建设,群众既喜且忧,喜的当然是这样做很符合民意,有利于党风好转,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忧的就是一阵风,半途而废,不能完全彻底。因为在我们以前的工作中确实存在着爱“刮风”的毛病,有些违法犯罪分子掌握了我们的规律,他们经历了风浪,变得更狡猾了,有的甚至成了“避风” 的“专家”和见风使舵的“老手”,一次次地“化险为夷”,笔者就亲眼见过三个镜头。其一,某局长在送别一个验收检查团时不无遗憾地摊开两手说,“各位请原凉,现在正在风头上,招待多有不便抱歉!抱歉!”其二,某办公室两位领导在窃窃私语,甲:“我看这次运动来势凶猛,老兄还是先避避风吧。”乙:“老兄言之有理,是该避风。”其三,某厂一科长向厂长请示:“厂长,往省里送的礼品备好了,你看何时动身?”厂长:“等过了这阵风再说吧,”
光靠刮一阵风,是刮不走我们生活中某些腐败现象的。谁要是以为发一两个号召,组织几次学习,制定几条廉政措施。处理那么几个人,抓几个典型登登报: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只能是天真的良好愿望。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确确实实是动真格的了,党中央已经从自己做起,率先实行廉政,并且从法律-亡、制度上采取了不少坚决有力的措施。一个“廉政”的“大气候”已在全国初步形成了。这说明,廉政建设再也不会有停歇的时候,腐败分子、犯罪分子将无孔可钻。
2、评论:一字之改意义不同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十四大报告中“国有企业”一词,取代了以往常用的“国营企业”。这一字之改,意义大不相同。 。
“国营企业”,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管理的企业。在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营企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曾起过积极作用,这是毋庸讳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其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弊端已日益突出,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特别明显的是,它使人们产生了依附性,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人们不敢走出它的保险圈,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施展才能。“国营嘛,好坏国家担着,职工国家养着。”在有些人眼里,只要进了国营的门,就是上了“双保险”。至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反正有国家呢,大可不必操心。看划脚,使得企业无所适从。现在,“国营”变成“国有”,这标志着我们党、政府对企业的认识以及领导经济、管理企业的指导思想更为科学了。虽只一字之变,但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它把我们追求多年的一个“分开’?--政企分开;一个“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准确鲜明地表述了出来,与企业改革的宗旨合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人们的思维、观念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从这一字之改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中,我们可以预见,政府、企业各就其位,各尽其职,各级政府宏观控制会更有方,“国有企业”内部活力会更好地进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