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集真实性与
艺术性为一体,而二者的成功结合就决定了其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文艺短片《黄河神韵》的
编导将舞台设置在黄河岸边,将艺术与奔腾的黄河水融为一体,成功地做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著名
表演艺术家李默然
朗诵的《黄河颂》可看作为本片高潮前的一个情感酝酿的铺垫,尽管从屏幕上可以看出,
演员朗诵时并未真正置身于黄河岸边,但编导仍以奔腾飞泻的黄河浪涛为背景,唤起观众身临其境的想像。在演员朗诵间隙,编导还配以奔腾的黄河浪涛声。浪涛声与演员饱含深情的朗诵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丝毫没有牵强附会之感,使
画面中的影像更丰满,也使屏幕传出的声音更真实,增强了本片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配乐诗朗诵的
音乐声的跌宕也时刻伴随着演员情感的起伏,它们牵引着观众感情的波澜也随之心潮澎湃。当李默然朗诵至最后一句“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坚强”时,音乐声随之戛然而止,紧接着
镜头拉向奔腾的黄河岸边以及岸边上深情歌唱的少年,这两个镜头的转换,似乎没给观众以任何过渡的余地,但正是这样,才使观众在朗诵时被唤起的激情完全地、没有任何遗失地又随着少年的歌唱伸延下去,停驻心底。到这里,朗诵声、音乐声、浪涛声已化为一种感染力浸渍到每住观众心中,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个扭秧歌的人》,在我看来,是这部文艺短片中的一个精彩段落。它讲述了一位喝黄河水长大的黄河边上的艺人,在深情地扭倒在黄土地上后,魂魄仍不忘舞动的红绸和扭起秧歌脚步的
故事。编导没有将
舞蹈设置于舞台上,而是将其放在黄河滩上,这样处理使观众更能体会到舞者那陶醉的神情、深情的表演背后的对秧歌的留恋和对黄河的热爱。在这一段落中,演员的特写与沙滩上的群舞
形体动作叠放,使画面的
形象更丰满。在隆重沉烈的音乐结束后,突然传出的是一段幽远的
唢呐独奏声,舞者的形体动作也由刚才的奔腾、豪放转为细腻欢悦。他舞呀舞,越来越慢,舞到只有最后一人。这时,深沉的唢呐声又与渐强的黄河水的奔腾声同起同落,舞者情感的起伏也达到了最高潮。这一段落,从起舞时的深沉陶醉,到群舞时的奔腾热烈,再到狂舞时的狂勇雄健,最后又至深沉陶醉,时刻牵引观众的心,这种舞蹈、音乐、声画的综合艺术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的心也仿佛随之起舞。
合唱《我的祖国》属于高潮部分,编导者用这首人所共知的歌曲,意在唤起那种人所共有的爱国激情。在这一段落中,老一辈艺术家郭兰英、新一代青年人和无数的少年儿童象征着新
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代人。看到这里,观众也仿佛成为融入其中的一分子,也用自己的心舍着屏幕传出的歌声无声地歌唱。是编导者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融入进本片的创作中,融入进歌曲的
演唱中,也自然唤起了每一位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华夏儿女的共鸣。歌曲接近结束时,镜头由演员特写推向呼啸的黄河,又随即推向远方,给观众以想像、展望的空间。
当然,尽管本片编导者在处理艺术性与真实性时,做到了成功的统一,也产生了艺术感染力,但我个人认为,本片似乎除歌即舞,再多无非是诗,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未免过于单调。另外,本片艺术感染力固然有之,强烈固然也有之,却不能继续将这份情感深挖下去,使本片回味性不强。看片时激情意蕴在胸,看片后激情荡然无存。如果此片能在以上两点上更作探究,那么我认为,此片一定能用自己震撼人。的艺术感染力唤起更多观众的喜爱。
点评:本文简评了文艺短片的创作特色,对文艺短片的评析不同于对一般故事片的评析,本文主要用了将短片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评析的方法。评析选择了三个片断,并点明了这三个片断的电视表现手段,比较熟练地运用了一些电视艺术
语言,所论比较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