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文学评论是以文学理论为指导, 对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经及文学理论批评)进行分析、评价的文章。 文学评论的中心任务是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文学评论是一种科研,是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专业论文, 是一个融合了艺术思维的抽象思维过程。
任务-- 文学评论的任务, 一是指引读者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全面领会和把握作品的阶段,二是帮助读者,三是用新材料、 新观点充实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发展---文学评论的发展,在我国的简况是这样的。 随着作品而产生发展。 中国古代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重视政治教化作用的儒家文艺理论(代表文章《文心雕龙》,代表作《三国演义),崇尚自然的道家文艺理论(代表文章《诗品》,代表作《西游记》), 提倡个性自由的市民文艺观(代表文章《童心说》,代表作品《红楼梦》)。专门文学评论始于钟嵘的《诗品》。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特有形式是评点和诗话, 如《脂妍斋评点〈红楼梦〉》、《六一诗话》和《随园诗话》等,特点是抓住直觉, 亲切形象,缺点是没有深入剖析,有思辩而无实证逻辑,缺乏体系。近代文学评论借鉴西方,加强了科学性系统性, 始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和梁启超的文学评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 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占据主导地位。鲁迅、茅盾、 郭沫若和瞿秋白开创于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周扬和胡风等系统建设于四五十年代。先向西欧再向苏联借鉴,搬来俄罗斯三大民主主义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斯基的理论作为文学评论的先导。 文学评论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性质被突现。进入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空前繁荣,大量介绍和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 吸收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化、民族化二个方面辩证统一地发展。
方法--1.社会-历史方法。这是文学批评史上最悠久、 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它基点稳固,从文学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出发,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论。它的批评原则是以真实性为第一位的。它的评价尺度是文学要反映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它的常见手段:一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如列宁评托尔斯泰;二是传纪批评法, 如鲁迅评果戈里。
2.结构主义评论法。特征是把对象符号化、模型化, 以便了解本质规律。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排斥社会因素。常见手段:一是二元对立原理,如真、假美猴王, 《狂人日记》中的“我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环境和人物等的对立; 二是作品结构的意识探索(主要是时空结构);三是结构功能的探究,趋向模式化和抽象化,如《三十一万种戏剧场面》, 认为社会生活对作品结构和功能具有选择性。
3.精神分析评论法。吸取心理科学(精神分析法、 完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的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心理、人物心理和欣赏心理进行分析,可以说以人为对象。 认为无意识是支配和决定有意识的动力, 文学评论首要任务是捕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和作者意识(包括集体无意识)。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受社会道德的压抑,形成精神变态如疯狂、幻想、 梦境以渲泄,但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变为社会允许的内容。 这种方法存在着生硬联系、泛性主义, 仅把人看作是生物人而忽视主观能动性及社会历史内容的局限。
4.比较文学方法。一是影响比较,实证性强。 二是平行比较,同一时间而无实际联系的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文学价值和规律的评价和概括。
5.自然科学方法。主要是三论)系统论、 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数学方法。如人物形象的性格系统,模糊数学与含蓄等。
原则---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提供了基本原则,方法可以兼收并蓄以上几种。原则:一是从客观事实即作家作品出发, 二是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主要尺度结合起来, 三是把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结合起来,用无产阶级观点来分析,从作家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来考虑,四是判定作品价值,要由整体比较来确定。
对作品进行评论,要知人论世、顾及全篇, 要认真反复地阅读,抓住有评论价值的一点进行分析。具体评论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仅提供一种模式,供练习并向报刊投稿, 也可用于高校的考试。#p#分页标题#e#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 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 *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 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