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教师节设立 民办代课教师幸运“转公”
下海经商蠢蠢欲动
关键句:民办代课教师幸运“转公”,赶上了下海潮
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好老师的评价,和现在非常相似,至少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是一杆标尺。
此时开始,老师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了升学的压力。老师还拥有一定的权威,学生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般看待。当时教学条件并不是很好,师生关系和谐,师生都很勤快,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人物讲述:邓寿钦,东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教书至今34年,上世纪80年代末任湖南某市的重点高中语文老师。
唯一出路考大学 压力巨大抓质量
上世纪80年代末,对于好老师的评价,和现在非常相似,至少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是一杆标尺。
老师身上的压力非常大,每时每刻都会在心中鞭策自己做好工作。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学校的淘汰机制比较严格。老师一般都要从高一的学生教起,但是假如这位老师带的班级期末考试没有考好,就只能继续教高一,那种原地踏步的滋味非常难受,感觉就像低人一等。而在校内,能教高三的都是教学质量非常棒的老师,因此老师的竞争很激烈,大家都希望能被学校、学生和家长认可。
很庆幸,当时学校的教研气氛浓郁,虽然老师之间竞争激烈,但大家对教学绝不藏着掖着,而是形成一种追赶学的风气。当时学校一些老教师,他们提供优质的课堂,都是经过反复琢磨修改而成。年轻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会主动去拜师。那时我比较年轻,常常拜师,去听一些教高三的好教师的课。听完之后,我备课时就会汲取精华,吸收之后化为我用,“站在高人的肩膀上”,年轻老师的教学确实有显著提高。
当时在内地,学生视考大学为唯一出路,学习非常自觉刻苦,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很强,敢说敢言,具有争辩意识。如果老师有一个知识点讲错了。学生会站起来说,老师,这不对,这个知识点应该是怎样怎样的。而对于一道题目的求解,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思路,他也会来和老师讨论。在这种比较民主的争论中,老师必须力争上游,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那种氛围中,奠定了我之后的教学理念。我常常说备课必须要花很大的工夫,花一天备的课和花一个小时备的课,学生从中吸收的养分是不同的,所以在今天,我依旧强调备课必须精益求精。而对于学生,我一贯要求严厉,老师要严而有理有度,让学生接受。(东莞日报)
讲述:蒙精宇,某报编辑部副主任
80年代初,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已然渐渐形成,当上一名人民教师是件自己自豪别人羡慕的事。
尤其是在马山农村,社会上许多有志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纷纷投身到教师行列,而当时在校学生较70年代多得多了,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很大,而政府财政又不允许这么多的教师都转成公办教师,所以庞大的民办教师、代课老师便成了那个时期惹眼的风景线。
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成立。教育界欢呼雀跃,社会对教师更是刮目相看,教师不但政治地位扶摇直上,经济上也令人艳羡了。不是因为收入高,而是因为收入稳定。
1985年,我所在的马山县,更是迎来了教师队伍前所未有的盛事——民办代课教师大面积转正,经过简单的考试,全县的民办代课老师几乎都成了公办教师。有的代课老师走上讲台才十天半月,便恰逢其会,幸运地“转公”了。
到80年代末,这种盛况就渐渐降温了。即时从商的人越来越多,农村中不少人纷纷放下手中的锄头,做起小生意来了。
当时,较开放的地方已出现吃皇粮者下海经商的现象。教师队伍自然概莫能外,不过我们农村的教师队伍还相对比较安静。许多教师只是耳中听听别人下海的故事,心里盘算着自己有没有这个胆量,如此而已。
第一届教师节格外隆重
讲述人:申竹箴、谈逮、张宝池、鄢桂凤
第一届教师节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师都记忆犹新的,申老师和谈老师回忆,当时真有一种翻身的感觉,精神上的压抑一扫而光。那个年代是老师们干劲最足的时候。
张宝池教授回忆,1984年举行的庆祝教师节的活动,非常隆重,学校的大礼堂里挤满了人,鲜花气球随处可见,气氛十分热烈。“那天我们教师都特别激动,因为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历史过去了,我们教师终于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了!”
张教授觉得,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教师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1984年的第一个教师节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它是重视教师地位的起点,燃起了社会上尊师重教的气氛。
鄢桂凤老师是1984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在一个县里教高中,教师节那天,县里举行了很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很多县里的领导都亲临会场给老师们祝贺节日。县城当时只有两所中学,还有一些从乡里、村里来的教师代表,所有的老师都佩戴着大红花,请到主席台上。每人还领到一条毛巾被,这就是一份厚礼了,当时毛巾被18元钱,而刚上班的鄢老师每月工资只有39元。
那时老师经济待遇还没有太多优越性可言,有些行业已经涨到每月六七十、八十元了。比较明显的是老师们去买衣服,到商场里售货员聊天时就会问, “你在哪里上班”,当知道是老师后,有的售货员就会找些档次比较低的服装让老师看。估计也是考虑老师们的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贵一些的服装。
虽然如此,老师们普遍感觉80年代的老师是最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干劲十足。申老师说,那时老师们都是起得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保持着5点30分之前到校,看学生起床出早操,晚上十点下晚自习,学生们睡觉了,老师还要备课。“当时住在外单位宿舍,很多一个院的都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平时也见不着面”。谈老师每天都在教学楼前迎着学生,那些迟到的学生很不好意思,同学们格外遵守纪律,“1989年两个省高考状元都出在市一中,当时学校都沸腾了”。
而学生们在教师节这一天多以学雷锋做好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他们会成群结队地去一些退休老师家里帮忙打扫卫生,收拾屋子。